工作监测及警报故障排除

四、工作监测及警报故障排除

临床上采取机械通气的目的是使患者的通气及氧合处于正常水平,此种疗效的判断可以通过动脉血气分析来定性监测,另外在呼吸机的使用中保持人机协调也是重要的部分,可以通过临床观察来监测其协调性。

(一)气道压力

气道压力过高会对机体产生损伤,譬如气体泄漏导致气胸甚至纵隔气肿,引起急性肺损伤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且高气道压也会使胸腔内压升高,影响血流动力学。一般情况下,气道阻力很低,所以气道压几乎等同于肺泡压。肺泡压的测定比较困难,临床常测气道压。

气道压力高会造成通气的不适宜,也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倘若气道压增高超过了设置上限会导致呼吸机停止吸气,使得潮气量降低,不过对于德尔格呼吸机来讲,它并不会停止吸气,而是将气道压维持在压力临界点,进而减少对潮气量的影响。

临床上气道压的测定是在呼吸机上进行,并不是在患者的气道上进行,因此气道压的升高除了患者本身问题以外,也可能是由呼吸机相关的问题引起的。导致气道压力升高的常见原因有:

1.呼吸机的问题 呼吸机本身出现状况,或者起始参数设置不合理。

2.呼吸回路的问题 呼吸回路管道扭曲、折叠;管道上有水珠停留;过滤器湿度过大引起阻力增加。

3.气管插管导管 导管误入支气管;导管被患者的痰液等分泌物阻塞;导管扭曲折叠。

4.患者自身原因 出现了诸如呃逆、咳嗽等加大压力的行为;气道扭曲痉挛;各种病理因素导致肺顺应性不同程度的下降;患者与呼吸机同步性差;胸壁顺应性降低;气胸等原因导致胸腔顺应性降低。

根据上述可知,气道高压的出现有很多可能性,为了确定问题发生的部位,可将患者暂时脱机,用气囊维持呼吸。倘若气囊能维持正常的呼吸,说明气管插管及患者这一部分仍属正常,问题在呼吸机或呼吸回路方面;倘若用气囊以后呼吸不能恢复正常,说明患者本身或气管插管处有异常,当从此方面入手,而排除了呼吸机相关问题。

(二)吸气平台压

由于肺泡压难以测定,故可根据吸气平台压来评估肺泡压的大小,测量吸气平台压的时机应当选择在吸气终末期,此时没有气流流入。已知气道压大小=气流流速×气道阻力+肺泡压,在没有气体流入的时期,流速即是0,则此时气道压完全等同于肺泡压。

当患者无自主呼吸时,呼吸机在吸气状态下可看到气道压逐渐表现为直线平台状,这时候的压力就是吸气平台压。相对于气道压来说,肺泡压对于血流动力学及肺脏的损伤程度意义更大,在肺泡及肺间质受损的情况下,尽量将肺泡压控制在30cmH2O以下。已知肺泡压大小=潮气量/肺顺应性+PEEP,由此可知,当出现潮气量增加、肺顺应性降低、PEEP升高等情形之一时,肺泡压也相应上升。

(三)潮气量

成人的潮气量有其适宜范围,偏高或偏低均会引起病理生理的改变,若偏低,则呼吸程度不够,通气不能满足需要,导致二氧化碳不能及时充分排出,引起酸中毒;反之,偏高会使得通气太过,造成不同程度的气胸、纵隔气肿,也可能出现急性肺损伤乃至于ARDS。

当呼吸机设定了PC或PS模式工作时,肺顺应性及气道阻力的变化可直接改变潮气量大小,因此在该模式中更应重视潮气量的观察。潮气量的变化能反映患者本身的问题,也能反映整个通气系统的状况。呼吸机正常时,潮气量在容量设定模式下比较稳定。

通常情况下所谓的潮气量是一个广义概念,包括了吸气、呼气潮气量,而对于精确衡量患者实际接收的潮气量来讲,呼气潮气量更具精确性。如果吸气、呼气潮气量这两个数值之间区别明显,说明呼吸系统存在漏气的问题。应当注意的是,当潮气量偏高或偏低时,呼吸机并没有对此种情况的警报装置,其警报会体现在分钟通气量方面。

(四)每分通气量

每分通气量大小主要取决于潮气量及呼吸频率这两个参数的大小,因此当这两个指标发生改变时分钟通气量也相应变化,当患者试图呼吸时可以触发呼吸机工作,这时候可以根据PaCO2、动脉血气分析情况来评价能否更改呼吸频率。

(五)内源性PEEP

内源性PEEP会抑制肺的通气功能,减少通气,造成此效应的内在原因是气体陷闭于肺泡难以充分及时的输出,因此对于肺泡通气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存在内源性PEEP的患者在吸气过程中,内源性PEEP使肺泡压增大,导致呼吸机为了对抗内源性PEEP而额外做功,使气体被吸入肺泡之中,这样会增加氧耗,促进能量代谢,使呼吸肌疲劳。对于不能自主呼吸的患者来讲,测量内源性PEEP的方式为使呼吸机保持在呼气的状态,此时出现直线平台的压力值即为内源性PEEP。

(六)低血压

患者在采取机械通气初始即出现血压降低,其可能的原因为:①在实施气管插管操作时,给予了麻醉药物,大多数麻醉药物都会产生降低心肌收缩力、舒张血管等效应;②呼吸机正压通气造成了胸膜腔内压的升高,导致静脉回流减少,血容量不足所致;③考虑有无张力性气胸可能;④通气过度造成气体陷闭。

在上述原因中,因胸膜腔内压增高减少了静脉回流造成的低血容量以及麻醉药物诱导的低血压最常见,因此在低血压的纠正过程中先予扩容。倘若扩容疗效不佳,可将患者暂时脱机。经过以上两个措施后血压还不能回升者,应及时做胸片检查或进行诊断性胸穿以排除张力性气胸。气体陷闭造成的低血压在气体释放10~30s以后可自行回升。

(七)人机对抗

有很多原因可造成人机对抗,临床上应当仔细辨别,找出内在原因,不能单纯地依靠镇静药物去解决。呼吸机本身参数的设置问题在诸多原因中容易受到忽视,譬如通气模式的选择、触发模式及其灵敏度、吸气与呼气之间的比例等,临床上需要加以考虑。从通气模式的特点上来看,支持模式(如PSV)在人机协调上比较有优势;从吸气、呼气比例来看,当吸呼比维持在1∶2时,更贴近成人正常呼吸,与患者的契合度较高。

(八)SPO2突然降低

机械通气过程中,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在明确原因之前,首先要做的事情是:观察SPO2波形及其心率是否与心电图上相同、迅速加大FiO2至100%,与此同时注意患者胸廓动作。下一步再辨别问题的所在,主要分析患者自身及呼吸机方面的因素。

患者自身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一切能引起低氧呼吸衰竭的情况,常见的有:气胸、气管插管滑入支气管、支气管痉挛、肺水肿以及肺塌陷等。另外,对于ICU的患者来讲,肺栓塞也是导致SPO2急剧降低的常见原因。

在呼吸机方面可能的问题主要是呼吸机参数设置不合理以及呼吸机本身功能障碍。以患者胸廓起伏情况作为观察呼吸的参考依据,倘若用气囊代替呼吸机后按压变得轻松,胸廓却无起伏,可能由两种原因造成,一种是气管插管滑入它处,不在主气管的位置;另一种是呼吸机回路出现了漏气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