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机制的产生
不动杆菌属是引起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一些分离菌株对所有的或者是大部分的β-内酰胺酶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对于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MDR)、广泛耐药(extensively-drug resistant,XDR)、全耐药(pan-drug resistant,PDR)革兰阴性菌,定义分别为:①MDR,至少对三类抗菌药物(每类抗生素中至少一种)不敏感的菌株;②XDR,指仅对1~2类抗生素敏感的菌株;③PDR,对所有抗生素均不敏感的菌株。
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强大的获得耐药性和克隆传播的能力,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呈世界性流行,已成为我国院内感染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是指对下列5类抗菌药物中至少3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包括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抗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含有内酰胺酶抑制药的复合制剂(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A.baumannii,XDRAB)是指仅对1~2种潜在有抗不动杆菌活性的药物[主要指替加环素和(或)多黏菌素敏感的菌株]。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an Drug Resistant A.baumannii,PDRAB)则指对目前所能获得的潜在有抗不动杆菌活性的抗菌药物(包括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均耐药的菌株。
耐药机制包括:产生β-内酰胺酶、外排泵激活、外膜蛋白缺失导致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产生氨基糖苷修饰酶(AME)或16sRNA甲基化酶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细菌gryA和parC基因的点突变引起对喹诺酮类耐药;产苯唑西林酶(OXA-23,24,40等)、产金属β-内酰胺酶、外排泵过度表达等导致对碳青霉烯类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