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治疗
对于应激性溃疡发生大出血时,由于患者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加以术后再出血发生率高,所以一般先用内科治疗,无效时才考虑外科治疗。内科治疗的方法如下。
(一)一般措施
1.留置胃管 持续吸引可防止胃扩张,并能清除胃内积血,了解出血情况。
2.冰盐水或血管收缩药洗胃 一旦发现出血,可用冰盐水灌洗(每次60ml)或血管收缩药(去甲肾上腺素8mg放在500ml冷冻生理盐水溶液中)保留胃内,均可使黏膜血管收缩达到止血目的。
(二)治疗原发病
其原发病多为严重创伤、烧伤、休克及全身感染等。应激情况的患者产生应激性溃疡的可能极大,对于这类患者应及时处理,补充血容量,纠正循环障碍,改善组织灌注,保证通气,给氧,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可以说,控制原发病的发生与发展,是防治应激性溃疡的关键。
(三)抗酸抑酸
应激性溃疡患者的胃酸虽不一定有过度分泌,但胃酸是产生应激性溃疡的必要条件。
1.胃黏膜保护剂 如硫糖铝,是蔗糖硫酸脂的碱性铝盐,一种具有抗蛋白酶活性的多糖。在酸性胃液中,硫糖铝复合物分解为铝离子及药物不可吸收的极性形式。可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表面,使胃蛋白酶活性减弱,黏液分泌增加,从而起到局部细胞的保护作用。前列腺素,小剂量时能刺激黏液及碳酸氢盐的分泌增加黏膜血流量,大剂量时能抑制胃酸分泌。其他的包括丙谷胺及谷胺酰胺等。
2.抗酸药 能中和胃酸,它可通过增加胃内pH抑制胃蛋白酶的水解作用。常用药物为氢氧化铝、铝碳酸镁。使用抗酸药物应维持胃内pH在3.5以上。
3.抑酸药 包括H2受体拮抗药及质子泵抑制药。
H2受体拮抗药在抑制酸的产生能力方面相似,西咪替丁的抗雄性激素作用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最大,同时它能抑制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系统,从而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一般用法每6~8小时静脉注射300mg或单次静注150~300mg后,以每小时37.5~50mg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其他药物包括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质子泵抑制药,本品能特异性的作用于胃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浆腔内的管状泡上,即胃壁细胞质子泵H+/K+-ATP酶所在部位,抑制壁细胞泌酸的最后步骤,是壁细胞内的H+不能转运到胃腔中去,以致胃内中胃酸量大为减少,对各种刺激因素引起的胃酸分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一般用奥美拉唑40~80mg静脉注射,每天1~2次,必要时以每小时8mg的速度静脉注入,维持72小时,对于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一般要求保持胃内pH在4以上,如果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则胃内pH达到6以上效果较为确切。其他质子泵抑制药还有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
(四)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通常没有必要,药物治疗失败后才考虑手术疗法。
1.仅10%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需手术治疗 手术的指征为:①开始就是大出血,快速输血而血压仍不能维持;②持续少量出血或间断出血,24~48小时输血量达2000~3000ml。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有较大争议。最早是做胃大部切除术。但术后常再出血,说明胃大部切除术切除黏膜的范围不够,未能切除所有出血的病灶,或防止残留的黏膜产生新的出血病灶。全胃切除术止血效果固然好,但应激性溃疡患者全身情况极差,手术死亡率很高,术后后遗症多。现在一般采用降胃酸和(或)切除部分黏膜的手术及胃血管的断流术。前者包括胃大部切除术,迷走神经切断术和迷走神经切断术加部分胃切除术。迷走神经切断术不但能降低胃酸分泌,还能使胃内的动静脉短路开放,减少至胃黏膜的血流。有的资料表明,迷走神经切断术的止血效果与胃大部切除术相似,但再出血率与死亡率均比胃大部切除术低,而胃部分切除术加迷走神经切断术的止血效果比前二者均好,再出血率比前二者均低。胃血管断流术即将胃的血管除胃短动脉外全部(包括胃左、右动脉及胃网膜左、右动脉)切断结扎。有人报告术后再出血率低,胃并不坏死,也不发生胃部分切除后的并发症。有学者主张做胃部分切除术后用Roux-en-Y法重建胃肠道,以防止胆汁反流,损害胃黏膜。对于术后再出血的患者应尽早再次手术,最好采用近全胃切除或全胃切除术即止血效果可靠的手术,因为这类患者不可能耐受第2次术后出血和第3次止血手术。
2.介入治疗 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在介入室行血管造影动脉栓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