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钠平衡紊乱
(一)低钠血症
1.临床表现
(1)多见于不能表达口渴感及不能自主调节液体摄入的群体。
(2)症状非特异性,且有脑水肿表现,如厌食、恶心、呕吐、意识混乱、嗜睡、烦躁、头痛、乏力、肌肉痉挛和惊厥等。
(3)血钠>125mmol/L的患者通常无症状。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肠道症状(恶心或呕吐)。
(4)血钠<125mmol/L时患者便出现主要的症状,尤其是急性发生的低钠血症。
(5)阳性体征属神经学范畴,不同病灶的认知受损程度或惊厥可能会出现。判断患者的脱水状态可以帮助发现低钠血症的病因(表14-11)。
表14-11 总体液量(TBW)、血钠(Na+)与细胞外液(ECF)的关系
注:↑↑:显著升高;↑:升高;↔:不变;↓:降低;↓↓:显著降低。
2.处理
(1)处理的主要目标是预防未纠正的低钠血症引起的后遗症。脑水肿是主要的并发症,可导致不可逆的神经系统受损甚至死亡。
(2)患者一定要入院治疗,急诊科在处理患者所扮演的角色如下:
评估危及生命的情况,初始支持治疗。
1)给气道损伤的患者开放气道。
2)治疗惊厥。
3)避免输注低渗液体,以免加重脑水肿。
(3)急性(<48h)低钠血症比慢性低钠血症少见,通常见于突然水负荷加重的患者(如精神性多饮患者或医源性术后输注低渗液体)。
(4)注意再分布低钠血症的处理是纠正高血糖症。
钠(校正值)=钠(测算值)+血糖/4(单位均为mmol/L)
(5)血钠低于110mmol/L或者严重意识混乱、惊厥、昏迷甚至脑疝的患者,应给予更积极的处理(如输注3%的高渗氯化钠)。目的不是纠正血钠水平使其在正常范围,而是通过提高4~6mmol/L的血钠水平来阻止症状进展。
(6)慢性低钠血症患者的治疗与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的发生相关。通常血清钠水平纠正后的2~6天会出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惊厥、意识状态改变、四肢轻瘫及低血压等症状。患者合并低钾血症、饮酒史、肝移植及女性患者更倾向于出现这种不可逆的状况。
(7)慢性低钠血症的治疗推荐是最初24h血钠水平升高不超过10~12mmol/L,48h不超过18mmol/L。
(8)盐酸考尼伐坦注射液(vaprisol)是一种精氨酸加压素受体拮抗剂,用来治疗正常血容量低钠血症和高血容量低钠血症。
(二)高钠血症
1.原因
(1)水丢失增加
1)无感觉汗液丢失。
2)胃肠道丢失。
3)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
4)渗透性利尿。
5)下丘脑受损影响渴感或渗透压感受器功能
a.原发性饮水过少症。
b.盐皮质激素过多致渗透点重置。
(2)水转入细胞内:重度运动或惊厥。
(3)钠负荷增加:摄入或输注高渗钠溶液。
(4)[Na+]水平>190mmol/L常提示长期高盐摄入。
(5)[Na+]水平>170mmol/L常提示尿崩症。
(6)[Na+]水平在150~170mmol/L常提示脱水。
2.临床表现
(1)老年患者的死亡率常较高(大多数研究超过50%)。多数死因为基础病进展,而非高钠血症本身。
(2)症状不特异,早期症状包括厌食、烦躁、恶心和呕吐。晚期出现精神状态改变、嗜睡、易激惹,进而昏睡甚至昏迷。
(3)肌肉、骨骼症状包括抽搐、反射亢进、共济失调、震颤及神经系统非定位体征。
3.处理
(1)急诊处理包括正常血清张力恢复及潜在病因的诊断和治疗。
(2)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通畅和循环稳定。心动过速及低血压的低血容量患者应给予等渗氯化钠的液体复苏,不要给低渗液体,因其会快速渗出血管外,无益于纠正低血压。
(3)尽可能给予患者口服补水。
(4)纠钠速度不要超过0.5mmol/(L·h)。
(5)监测出入量。
(6)血容量正常的患者可以口服或输注低渗液体(如5%葡萄糖溶液、0.45%生理盐水)。
(7)肾衰竭患者可能需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