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辅助检查

四、辅助检查

1.心电图

(1)特征性改变:有Q波的心肌梗死者其心电图表现特点为:①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②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③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

在背向心肌梗死区的导联则出现相反的改变,即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无Q波的心肌梗死者中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特点为: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性ST段压低超过0.1mV,但aVR导联(有时还有V1导联)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T波倒置。

(2)动态性改变:有Q波的心肌梗死:①起病数小时内,可尚无异常或出现异常高大的两支不对称的T波;②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连接,形成单相曲线。1~2d内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减低,视为急性期改变。Q波在3~4d内稳定不变,以后70%~80%永久存在;③ST段抬高持续数日至两周左右,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则变为平坦或倒置,为亚急性期改变;④数周至数月后,T波呈V形倒置,两支对称,波谷尖锐,视为慢性期改变。T波倒置可永久存在,也可在数月至数年内逐渐恢复。

无Q波的心肌梗死中的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先是ST段普遍压低(除aVR导联,有时还有V1导联),继而T波倒置,但始终不出现Q波。ST段和T波的改变持续存在1~2d以上。

(3)定位和定范围:有Q波的心肌梗死的定位和定范围可根据特征性改变的导联数来判断。采用30个以上的心前区导联进行心前区体表ST段等电位标测法,对急性期梗死范围的判断可能帮助更大。

2.其他检查 包括心向量图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

3.化验检查

(1)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起病24~48h后白细胞可增至10000~20000/mL,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均可持续1~3周。起病数小时至2d内血中游离脂肪酸增高。

(2)血清酶增高:常做3种酶的测定:①肌酸磷酸激酶(CPK):在起病6h内升高,24h达高峰,3~4d恢复正常:②谷-草转氨酶(GOT):在起病6~12h后升高,24~48h达高峰,3~6d后降至正常;③乳酸脱氢酶(LDH):在起病8~10h后升高,达到高峰时间在2~3d,持续1~2周才恢复正常。其中,CPK的同工酶CPK-MB和LDH的同工酶LDH-1诊断的特异性增高。前者在起病后4h内增高,24h达高峰,3~4d恢复正常,其增高的程度能较准确地反映梗死的范围,其高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有助于判断溶栓治疗是否成功。

(3)其他:血和尿肌红蛋白增高,其高峰较血清心肌酶出现早,而恢复则较慢。此外,血清肌凝蛋白轻链增高也是反映急性心肌梗死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