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学习及其基本特征

(一)微学习及其基本特征

奥地利学者Lindner[1]于2004年提出“微学习”概念,认为“微学习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是一种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方式”。从2005年开始,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大学(University of Innsbruck)已经举办了七届“微学习”国际会议,“微学习”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与实践不断发展。

专家学者对“微学习”界定并不一致,Lindner对“微学习”界定强调了“微型内容”、“微型媒体”等是“微学习”的核心因素;也有学者把“微学习”看作是处理小型学习单元且聚焦短时间的学习活动[2],除关注“小型学习单元”外,还强调学习的短暂性;郑绍红[3]认为,“微学习”以新媒体为技术支持,通过微内容、微时间、微过程、微媒介、微资源等开展学习活动,体现出微学习过程的“五个微”特征。本文所指的微学习,是新媒体条件下,通过多媒体手段,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参与的微型课程学习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

“微学习”具有诸多基本特征,朱燕[4]认为“微学习”有教学主体多样化、学习时空灵活性、学习内容精简化、学习终端可移动性等特点;而陈维维[5]等把“微学习”特征概括为时间短、内容片断化、学习个性化和多媒介。本文所指的“微学习”则强调了学习内容短小、学习时空灵活、学习主体自主化与个性化、多媒介等基本特征。

目前“微学习”可行性研究主要局限于成人教育领域[6]-[7]与外语学习[8]-[10]领域,职业教育,特别是部队院校和部队环境下的“微学习”研究凤毛麟角,仅有专家学者从“微专业”角度,对军事职业教育的微专业进行辨析[11],或探讨军事职业教育卫生人才队伍微专业建设[12]。“微学习”在军事职业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还需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