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军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岗位课程建设
军事职业教育覆盖全员和军队各级各类岗位、各专业领域,只有从军队建设全局的视角来考虑课程设置,确保专业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适应部队建设需要和官兵成才的需求。各级各部门应根据《纲要》对军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标准、课程类型、加强课程建设管理等方面的要求,科学规划、系统设计教学内容,构建先进的课程体系。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研究摸准官兵学习的知识能力构成。主管部门在课程设置之前要进行军队和社会需求分析、个体需求分析、教学现状分析等,建立预测和反馈机制,跟踪和调查军队技术和岗位变化,预测人才的知识能力需求,使设置的课程既能满足当前和今后军队建设发展的要求,又要适应他们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二是要进一步提高课程与专业岗位的关联度。所有课程都要针对军队建设和武器装备发展带来的作战理论、指挥手段、训练方式、体制编制、保障模式等深刻变化,兼顾到官兵个人成长发展的需要,以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为重点,按照层次、类别、专业的划分,科学设置课程,并能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补充和更新。这方面我国地方高等职业教育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在课程设置时以就业为导向,实行“三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增强职业针对性,做到学以致用[3]。三是要加快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推广。《纲要》中指出,要发挥院校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院校学科专业课程体系较为科学完备和专业人才集中的优势,开发和转化课程。鼓励全员积极参与,畅通全员参与渠道,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全军人员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实践经验,按照标准规范开发课程资源。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军事职业教育。健全需求对接、市场准入和直接引进等制度机制,吸引地方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优质课程资源,参与军事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