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环境概论》课程特点分析

一、《作战环境概论》课程特点分析

《作战环境概论》课程以研究诸环境因素对作战的影响为主要内容,以环境知识能被作战人员、智能平台、信息系统认知和运用为目的,以军事科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测绘科学、海洋科学、认知科学的理论与技术为方法,是应对多军兵种联合作战和一体化作战指挥的新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门军事学领域内的综合性课程。教学时间为30学时。《作战环境概论》课程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知识点多、知识体系宽泛。课程内容涉及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气象学、军事地形学、海洋科学、空间科学、系统科学等诸多学科门类。每类战场环境中又涉及很多知识点,比如气象学就包括太阳辐射、气压带、季风、气团、气旋与反气旋、锋、降水、水汽凝结、气象病、冷云催化降水、暖云催化降水等知识点。如果每一类作战环境按照知识点逐个讲授的话,虽然能让学员对课程内容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把握,但课程仅有30个学时远远不够。如果只挑几个重点的知识点讲授,学员很容易形成碎片化的概念,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战场环境的综合性。

二是军事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作战环境学是一门军事学领域内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在冷兵器和热兵器早期的时代,战争指挥员仅根据掌握的军事知识就可以对战场环境权衡利弊,而在联合作战中则不然。比如,现代航空武器中大量使用的精确制导弹药都要采用光学或红外导引头,风沙、云层、降水都会使弹药的作战效能大幅降低,这与大气的光学传输特性密切相关。如果指挥员不了解相关技术,仅根据军事指挥的知识调动航空兵作战,无疑会使作战效果受到影响。同样,在短短的30个学时内,既要涵盖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气象学、军事地形学、海洋科学、空间科学、系统科学等相关技术,又要结合军队指挥学联合作战指挥员的军事应用,课程教学实施有很大的难度。

三是综合性强、实践性强。联合作战的指挥员要有大战场观念、综合战场观念和复杂战场的观念,要能够将陆海空天各类作战环境综合考虑,要能够根据联合作战的战场态势情况,做出联合作战指挥员的分析和判断,这些能力都不是通过传统课堂讲授的方式能够培养的。

由此可见,《作战环境概论》课程具有知识点多、知识体系宽泛、军事与技术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如果仅仅依靠课程教学时间,依靠传统教学方法,远远不能满足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因此,依托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结合军综网国防科技大学梦课平台上的多门相关MOOC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为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研究生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