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技术防范手段,创新安全管理模式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仅仅通过提高人的防范意识,已经很难确保军事信息的安全,我们必须结合武警部队军事职业教育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管理系统和工作模式,通过提升技术防范的手段和方法引领并支撑军事职业教育信息安全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军事职业教育专网采用无盘式终端的云管理模式。在武警总部搭建军事职业教育慕课平台服务器,或直接接入军队幕课平台。服务器由专门机构统一管理,负责日常维护,定时升级,安装操作系统和学习软件等。各部队、院校和训练基地负责建设各自的军事职业教育课程,经申请并通过审核后加入幕课平台。广大官兵通过注册审核后,利用个人云终端设备选择学习自己的课程。因为云终端没有存储设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或浏览的信息都在云端,不能保存到本地,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杜绝了涉密信息因乱存乱放所造成的泄密事件。二是采用密钥身份认证管理模式。要统一为每位学习者注册、配置一个学习用密钥,军事职业教育专网采用用户基于密钥进行统一身份识别的管理方法。每位学习者有唯一的注册账号、密码和IP地址,并与密钥捆绑管理。密钥由个人归口管理,只限本人使用,不得共用和他用。所有账号必须设置密码,密码由8位以上的字母和数字构成,至少每三个月进行更新,且不使用已经用过的密码。三是集中文印的输出管理模式。军事职业教育中的电子文件和学习资料要经过加密处理,一旦生成,如果要输出打印文档,必须经过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通过集中文印输出终端输出。个人不得随意链接使用输入、输出设备,如有必要,必须经相关部门或领导审批,方可安装指定型号的输入、输出设备。
在加强上述三种管理模式的同时,还应着力提升武警部队安全防护技术体系的整体效能。一是要保持技术系统的统一性。统一管理的体制,不仅是网络安全保密系统相互兼容、相互连通的基础,也是保持步调一致、有利于升级改造、便于管理、提高效能的内在要求。二是要保持技术系统的先进性。常言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就难以有效地抗衡日益猖獗的网络破坏和网络窃密。因此,在规划筹建技术防护体系时,必须增强超前意识,认真分析军事职业教育信息安全管理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技术防范措施。三是要发挥保密防护体系的整体效能。防火墙技术、身份认证技术、信息加密技术和电磁屏蔽技术等,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又相对独立,各有不同功能和用途,相互不可取代,哪一环节构建不合理、技术不完善、措施不落实,都会留下安全保密隐患,给敌人和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