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效果比对验证

(二)教学效果比对验证

为了验证MOOC在《作战环境概论》课程综合运用的教学效果,笔者选取了在2018年上半年7队军队指挥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作为基于MOOC综合运用的教学改革实践组(以下简称A组),选取2017年下半年13队军队指挥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作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以下简称B组)。

A组与B组博士生学员数量相等均为3名。A组学员中,学员Y为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某某教研室讲师,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本部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基础功底扎实。学员H为陆军勤务学院某某教研室助教,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长期从事技术基础教学对作战指挥缺乏进一步认识;学员C为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西安)某某教研室讲师,专业基础比较好,曾系统地学习了通信原理、天线与电波传播以及高低频电子线路等相关专业课程。B组学员中Z为空降兵军某部信息化处正营职参谋,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部队任职经历丰富,对作战指挥方面的知识比较了解;学员R为陆军勤务学院XX教研室讲师,长期从事技术基础教学,对作战指挥缺乏进一步的认识;学员M为北部战区边防某支援保障营指挥通信运维中心主任,专业基础比较好,曾系统地学习了通信原理、天线与电波传播以及高低频电子线路等相关专业课程,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从学员情况对比来看,两组学员专业知识背景基本相似,但A组(实践组)学员相较于B组(传统组)而言,缺乏对作战指挥和部队相关工作的了解和认识,从学习这门课程的角度而言,是较大的不利因素。

通过一年时间针对两组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学实践,发现两个班次的教学效果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一是在理论授课方面,A组采用理论精讲,进行概念辨析和界定,框架结构的搭建,知识点的梳理,学员认真听讲,用图表方式笔记,在教员帮助指导下完成知识点学习路径的规划;B组采用传统课堂理论讲授模式,笔者也在课上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运用视频、图片等素材,设计了交流互动环节,学员听讲也很认真,但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整体参与度较之于A组还是有明显差异。二是在课下学习方面,A组通过登录国防科大梦课平台,完成在线浏览教学课件、观看教学视频以及解答课后习题等基本学习任务后,获得相应的分数,学习积极性高涨,形成了“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B组学员课下的学习主要以教员布置的自由预习为主,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教员对学员的预习情况并不能真正掌握,学员的预习效果一般。三是在汇报研讨方面,A组学员在汇报阶段教学准备比较充分,制作了PPT课件、教学视频、图像音频以及课后练习题等丰富的教学素材,在讨论阶段,学员的参与度高,质询提问和拓展思维发挥得比较明显。B组学员在课上的汇报,教学准备简单,一般仅仅制作了汇报课件,交流研讨时明显参与度不高,提出的质询问题质量不高。四是在综合考核成绩方面,A组的平时成绩与期末笔试成绩都整体超过B组,平时成绩与期末笔试成绩对比如图3、图4所示。

图3 A、B组平时成绩对比

图4 A、B组期末笔试成绩对比

总而言之,通过对梦课平台多门MOOC在《作战环境概论》课程中的综合运用的教学实践,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员问卷调查和教学督导专家听课评价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进一步证明了基于MOOC实施的混合式教学,为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研究生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刘尚国等.《工程测量学》的SPOC课程建设与教学设计[J].测绘地理信息,2017(4):123-125.

[2]顾海燕.MOOC教学方式在《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6(3):106.

[3]王浩亮.融合MOOC和布鲁姆教育理论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J].航海教育研究,2018(1):37.

[4]陈浩.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空中通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空军院校教育,2018(3):18-20.

[5]万辉等.军校研究生SPOC教学模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8(4):363-365.

[6]曾生跃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7(4):25-30.

[7]周剑雄等.基于MOOC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7(4):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