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汤饮可升阳补气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日养生尤为重要。中医脏腑学认为,春天是肝气主导的季节,肝气旺盛,肝胜脾(木克土),以致脾胃不能很好地运化水湿。因此很容易引起水湿内困,加上春季阴雨绵绵,外湿困阻脾胃阳气,引起人体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所以才会感到疲乏、嗜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春困”。
春季是流感高发时节,多喝汤饮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病作用。煲汤的主要功用就是祛寒湿、健脾胃、清肺热、清肠热、补中气。
春季煲汤宜清淡。春季煲汤不要太油腻、忌燥热。原材料选用以瘦肉、禽类、鱼为主,药材可以选用党参、沙参、枸杞子、百合、山药等。
春季若出现寒湿,表现出疲倦乏力、口淡、头昏、大便稀溏、恶寒怕冷等,在煲汤时可以加一些生姜、苏叶、荆芥、陈皮、砂仁等芳香化湿的药物。若表现出肢体困倦乏力、口苦烦躁、眼睛黏滞模糊等湿热的情况,在煲汤时,可加一些绵茵陈、土茯苓、鸡骨草等清热利湿的药物。注意在用清热利湿药物煲汤时,适当加一些理气药如佛手、陈皮、砂仁等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春季煲汤的选料原则
春季是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季节,但是冬季的寒气尚未完全散去,不宜多用寒凉食物制汤,而适宜升补。据《千金方·食治》记载:“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养脾气;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养肾气。”所以春季宜选用性温和,能补肝益气、补肺养胃、助肾养精的原料制汤。
春暖花开,过敏人群会不太适应,出现花粉过敏的状况。提高维生素C的供给可以有效地提高抗过敏能力。过了春季,人体逐渐适应了,夏季来临的时候枝繁叶茂,过敏症状会减轻。因此,也应多选用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春季喝汤宜温补
初春天气尚凉,但也不能过多地饮用补阳汤品。此时,人体不需要太多的温热食物来补充能量。若过多地饮用滋补、肥腻的汤品,加之运动量不足、新陈代谢缓慢,会引起体内脂肪堆积。
春末暖意融融时,人们往往早早换上夏装,但在饮食上却不可贪凉。春季往往温差较大,中午贪凉,饮用冷的汤品,会引起夜间胃肠不适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