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 肌醇
2025年08月10日
6.4.3 肌醇
6.4.3.1 肌醇的命名、结构及理化性质
肌醇(myoinositol),又名肌糖,是一种六碳化合物,化学结构上与葡萄糖类似。1928年被确认为一种酵母生长因子,并用于治疗小鼠脱毛症。肌醇存在于所有动物和植物组织中,而且含量比维生素要高。在动物细胞中,肌醇大多数与磷脂结合形成磷脂酰肌醇。在谷类中,肌醇参与植酸(肌醇六磷酸)的构成,植酸是谷皮中的一种有机酸,可与钙、铁、锌等结合而影响机体对它们的吸收。
6.4.3.2 肌醇的生化代谢和生理功能
肌醇广泛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尤其是在心脏、大脑、肝、肾以及骨骼肌中含量较高,但关于肌醇在人类营养学中的生物学意义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磷脂酰肌醇是构成细胞膜及细胞内膜的成分。体内存在磷脂酰肌醇代谢系统,这一系统是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受体的第二信使系统,可能与动物和人类的行为有关,有研究发现肌醇具有抗抑郁和惊恐障碍的作用。在生物体内,肌醇还可能参与膜相关代谢过程的调节,动物研究发现肌醇具有预防肝脂肪堆积的作用。
6.4.3.3 肌醇的食物来源及需要量
肌醇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水果、肉类、奶类、坚果、蔬菜以及全谷类是肌醇的良好食物来源。人体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肌醇约为1 g,而体内肌醇多来自于肾合成,每天约合成4 g。人体内的肌醇可少量通过尿液排出,每天的排出量变异较大,为8~144 mg。
(蔡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