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概述

11.1 概述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当病人不能耐受正常经口摄食时,通过口服或管饲方式经胃肠道喂饲一些仅需化学性消化或不需消化即能被肠黏膜吸收的营养配方的一种营养干预措施。肠内营养的有效实施有赖于临床医师或营养师对肠内营养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各种制剂的组分和特点、输注系统的使用和维护,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充分了解,才能使那些不能正常摄食的病人的营养状况得以维持和改善。

肠内营养可以提供各种必需营养素来满足病人的代谢需要,对儿科病人除了代谢需要外还应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每千克体重给予的能量要高于成人。胃肠内营养供给途径有经鼻胃管、胃造瘘、鼻空肠管和空肠造瘘管喂养。胃肠内营养支持目前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是一种更有益于危重和慢性病人的营养支持方式。

胃肠内营养与肠道外营养相比,是一种更符合生理、更经济、更安全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首先提供了胃肠自身的营养,维持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可防止胃肠黏膜萎缩、胆汁淤积和肠道内细菌移位等损害。肠内喂养对肠道的正性作用是通过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包括胰、胆分泌)、肠道神经内分泌因子和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产生等有利于胃肠道生理上和免疫学上的完整性而实现的。其优点不仅表现为较少的感染和代谢并发症,减少病原菌进入或细菌移位至腹膜及循环中的机会,而且肠内营养还可提供比肠外营养更完善的营养制剂,如含有一些特殊的营养素包括谷氨酰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等。尽管鼻胃或鼻肠管喂养在短期(<6周)病人营养支持中是有效的,但对慢性营养障碍需要长期营养支持的病人应建议放置胃造瘘管或空肠造瘘管进行管饲营养则更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