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葛可佑主编.中国营养科学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70~1381

[2]郭俊生主编.现代营养与食品安全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339~362

[3]田惠光主编.食品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16

[4]姜培珍主编.食源性疾病与健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7

[5]吴宏伟.加强我国食品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12(4):295

[6]肖玫,袁界平,陈连勇.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与保障措施探讨.农业工程学报,2007,23(2):286~289

[7]李颖.食品安全事件与控制对策.中国饮食卫生与健康,2006,4(1):1~4

[8]卫生部《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卫法监发[2003]219号,2003,8,14

[9]许文香,陈翠萍,曾明.肠出血大肠埃希菌O157:H7与食品安全.卫生研究,2006,35(4):527~528

[10]罗皓,张志勇.微囊藻毒素及其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4,12(6):278~280

[11]赵晓芳,计融.国内外腹泻性贝类毒素管理控制措施的比对分析.中国热带医学,2006,6(2):350~354

[12]覃志英,唐振柱,谢萍.农产品中铅镉污染监测的研究进展.广西医学,2006,28(9):1403~1405

[13]赵淑华,董跃春.过氧化苯甲酰的应用现状与检测方法.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6):1141~1142

[14]李蕴成.从瘦肉精到吊白块,谈谈食品污染的严峻性及对策.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5,7(1):62~64

[15]钱小妹,王春民,周伶王,等.烹饪加工对食品中甲醛残留影响因素的探讨和研究.医学动物防制,2005,21(2):88~90

[16]温月珍,王深晓,廖洪林,等.兑制白酒引起115例甲醇中毒的调查分析[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6,13(6):18~22

[17]栾金水,崔海辉,姜蕾.酱油中3-氯丙醇的来源及毒性[J].职业与健康,2004,20(9):41~43

[18]俞曼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现状的探析.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7,13(2):79~80

[19]孙冬菊,毛德华,王霄,等.2004~2006年200例猪囊虫病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310~1312

[20]陈芳.种植与养殖过程中的食品安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18(3):256~258

[21]刘国红,杨克敌,刘西平,等.人体内有机氯农药残留对生殖内分泌的影响研究[J].卫生研究,2005,34(5):524~528

[22]于瑞敏,曹德康.我国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及其管理现状[J].医学动物防制,2005,21(10):770~772

[23]陈敏艳,孙涛,王香敏.兽药残留及其危害.动物医学进展,2005,26(10):111~113

[24]许韫综述,李积胜审校.汞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治.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5,32(5):278~281

[25]冯宁综述,何涛审校.汞污染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5):461~463

[26]王逊,刘德辉,辛德祥.二噁英的毒性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职业与健康,2005,21(3):431

[27]侯蕾,陈必良.二噁英的胎盘毒性及研究进展.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6,17(3):179~181

[28]赵荣玲,李杨,孙隆富.食品安全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社区医学杂志,2006,4(4):46~48

[29]于维军.动物疫病对我国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上).肉品卫生,2005,10:12~14

[30]雷家驌,王兆华.中国药品监管.国外主要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状况综述,2004,3:19~24

[31]刘文莉,徐永明.关于加强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2006,4(3):79~82

[32]孙震,糜涛,程庆岭.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分析与对策.中国热带医学,2007,7(9):1735~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