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营养防治

1.6.4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营养防治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在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糖代谢异常,发病率为1%~5%。妊娠期糖尿病者多数在产后可逐渐恢复,33%病例在产后5~10年转为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包括:糖尿病家族史、年龄>30岁、孕前肥胖、羊水过多、胎儿偏大、妊娠高血压、孕期体重增长过快等。随着糖尿病的年轻化和孕妇的高龄化,妊娠糖尿病及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妊娠期容易出现糖耐量不正常或糖尿病,可能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如胎盘生乳素、雌激素、黄体酮、绒毛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增多,这些激素在周围组织中均具有抗胰岛素作用。同时,还产生胎盘胰岛素酶,分解胰岛素,使之失去活性,加上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胰岛素相对不足。因此,孕妇对胰岛素需要量较非孕妇时增加近1倍。胰岛素功能正常孕妇可适应这种变化且维持糖耐量在理想水平,而胰岛素功能不健全者在妊娠期出现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

妊娠期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和肾小球曲管对糖重吸收减少,出现尿糖,尿糖难以反映病情。随着妊娠进展,空腹血糖开始下降,胎盘分泌的生乳素能使身体周围组织脂肪分解,故妊娠期糖尿病易发生酮症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