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肠外营养的实施途径
2025年08月10日
12.3 肠外营养的实施途径
建立一条行之有效的静脉通道是临床开展肠外营养的首要条件,选择一条正确的静脉输注途径是肠外营养支持能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肠外营养的输入途径主要有外周静脉和中心静脉。外周静脉输注应用方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而轻,一般适用于预期只需短期(不超过2周)肠外营养支持的病人或接受部分肠外营养支持(输注营养素的量较少)的病人。中心静脉管径粗、血流快、流量大,对渗透压的耐受性好,输入的液体可很快被稀释而不对血管壁产生刺激,不易产生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中心静脉对输注液体的浓度和酸碱度的限制小,能在单位时间内快速输入机体及所需的大量液体,并可在24小时内进行持续不断地输注,因此,能最大限度地按机体需要以较大幅度调整输入液体的量、浓度及速度,保证供给机体所需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后可供长期输液用,免遭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对中心静脉输液病人的护理工作也较方便,有利于防止肺部感染和压疮的发生。因此,对需较长时间肠外营养支持者或有较多额外丢失、处于显著高代谢状态以致机体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大为增加者,宜采用中心静脉途径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