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营养与肠瘘

4.6 营养与肠瘘

肠瘘是指肠管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腔外有异常的通道,肠内容物将循此进入其他脏器、体腔或体外,并将因此而引起感染、体液丧失、内稳态失衡、器官功能受损以及营养不良等改变。肠瘘有外瘘和内瘘之分。肠瘘穿破腹壁与外界相通的称为外瘘,如小肠瘘、结肠瘘;与其他空腔脏器相通,或肠与肠相通,肠内容物不流出腹壁外者称内瘘,如胆囊十二指肠瘘、胃结肠瘘、肠膀胱瘘等。内瘘的症状与治疗根据所穿通的不同空腔脏器而异。临床上讨论肠瘘的治疗着重是针对小肠的肠外瘘而言。肠瘘的病因很多,其中属腹部手术并发症的肠瘘占半数以上,甚至有报道高达75%~85%。外科医师对此要有足够认识,应该重视手术技巧的训练,操作力求娴熟精细,以尽量避免这类并发症的发生。肠瘘可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各种并发症,半个世纪之前其病死率曾高达50%~60%。随着近代临床医学的发展,特别是营养支持的广泛应用,肠外瘘治愈率已提高到90%左右。肠瘘的治愈需要综合的措施,包括充分地引流、抗感染、营养支持及手术等。其中,营养支持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能使部分患者获得自愈,也为需要实施确定性手术的患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节所讨论的肠瘘主要是指外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