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膳食结构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世界各地的研究证据表明,膳食结构是影响许多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营养过剩严重损害了西方人的健康,而目前发展中国家膳食结构的改变也值得警惕。它正在普遍地、自发地向“富裕型”膳食变迁,与之相伴随的是慢性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剧增。世界卫生组织(WHO)1998年曾指出非传染病是全球公共卫生的主要问题。我国2002年营养调查的结果显示,现有高血压患者1.6亿,血脂异常患者1.6亿,糖尿病患者2000多万,超重者2亿,肥胖者6000万,吸烟者3.5亿。其中,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达250万,用于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每年高达1100亿元人民币,心脑血管病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这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更致使现有的社会医疗保健系统不堪重负。有关膳食因素与慢性病关系的内容详见第四篇(营养与疾病),本章仅简单介绍膳食因素与慢性病的一般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