睹货逻国故地1

睹货逻国故地 1

原文

出铁门,至睹货逻国旧曰吐火罗国,讹也。故地。南北千余里,东西三千余里。东厄葱岭,西接波剌斯2,南大雪山,北据铁门,缚刍大河中境西流。自数百年王族绝嗣,酋豪力竞,各擅君长,依川据险,分为二十七国。虽画野区分,总役属突厥。气序既温,疾疫亦众。冬末春初,霖雨相继。故此境已南,滥波已北3,其国风土,并多温疾。而诸僧徒以十二月十六日入安居4,三月十五日解安居,斯乃据其多雨,亦是设教随时也。其俗则志性恇怯,容貌鄙陋,粗知信义,不甚欺诈。语言去就,稍异诸国;字源二十五言,转而相生,用之备物。书以横读,自左向右,文记渐多,逾广窣利。多衣㲲,少服褐。货用金、银等钱,模样异于诸国。

译文

出铁门到达睹货逻国(旧称吐火罗国,是错误的。)故地,该地区南北一千多里,东西三千多里,东部紧靠葱岭,西部连接波剌斯,南部挨着大雪山,北部以铁门为屏障,缚刍大河横贯中央,向西流去。几百年来,王族子嗣断绝,部帅豪强拼力相争,擅自立为君主,凭借河流占据险阻,分为二十七国。虽然各自划分疆界,但全部隶属于突厥。境内气候温暖,疾病瘟疫也很多。冬末春初,雨水不断,所以这一地区以南,滥波以北,每个国家的风土情况都是温暖多病。于是,僧徒们从十二月十六日起开始入室安居,到三月十五日解除安居,这是根据这个季节多雨,也是因时制宜而设立教规。境内的习俗是,性格胆小怕事,容貌丑陋,居民粗略知道一点信义,不太耍欺诈手段。语言和行为举止,与其他各国略有差异;文字的字母有二十五个,转相派生,可用以表述一切事物。书写文字横着读,从左向右写,文字记载不断增多,超过了窣利地区。居民多穿棉布,少穿麻布衣服。交易采用金银等钱币,模样跟别国不一样。

顺缚刍河北,下流至呾蜜国。

顺着缚刍河的北岸,向下游行走就到达呾蜜国。

注释 1睹货逻国故地:睹货逻又作吐呼罗、吐火罗、土豁罗等。其地通常指阿姆河以南及兴都库什山以北,即今阿富汗北部地区。玄奘所述睹货逻国故地大于此,北界始自铁门,南界至今兴都库什山脉,当指其强盛时的领土范围。至玄奘西行之时,睹货逻已由突厥统属。2波剌斯:又作波斯,其地约相当于现今西亚的伊朗。3滥波:又作蓝波、蓝婆等,在今阿富汗东北拉格曼省一带,详见本书卷二“滥波国”条。4安居:又称雨安居。在印度,从四月十五日(或五月十五日)开始的三个月都是雨季,在这时外出,容易不慎踏杀草木小虫,为避免这些事故,佛教徒留在洞窟或寺院中专心修行,不外出。这种生活习惯称为雨安居,略称安居。本书中安居时间与之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