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释名
2025年11月01日
一、释名
原文
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1,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印度之人,随地称国,殊方异俗,遥举总名,语其所美,谓之印度。印度者,唐言“月”。月有多名,斯其一称。言诸群生轮回不息,无明长夜莫有司晨,其犹白日既隐,宵月斯继,虽有星光之照,岂如朗月之明!苟缘斯致,因而譬月。良以其土圣贤继轨,导凡御物,如月照临。由是义故,谓之印度。印度种姓族类群分2,而婆罗门特为清贵。从其雅称,传以成俗,无云经界之别,总谓婆罗门国焉。
译文
探讨天竺的称呼,各种说法纠缠不清,旧时称为身毒,有人称为贤豆,现在依从正确的发音,应该称印度。印度的人,各随居住地而称呼其国,各地风俗差别很大,举列一个总名称,表述他们所喜爱的地方,称为印度。所谓印度,唐朝的意思是和“月亮”。月亮有多种名称,印度是其中之一。意思是众生轮回永不停息,如同没有光明的夜晚而无报晓者,又好似白天的太阳落山,晚上月亮继之而起,虽然有星光照耀,哪里赶得上明月的光亮!由于这个缘故,因而以月亮譬喻印度。实在是因为这片土地上的圣人贤士相继出现,引导世人,统御万物,如同月亮照临大地。出于这个原因,称之为印度。印度存在着种姓,依族类分为若干集团,而以婆罗门最为清高尊贵。人们依从他们的雅称,相传而成习俗,不再讲疆界的分别,总起来称为婆罗门国。
注释 1身(yuān)毒:古印度的音译。《史记》的《大宛列传》及《西南夷列传》皆载有身毒国之事,是中国典籍关于印度的最早记载。2种姓:古印度划分严格的等级集团,地位尊卑依次为婆罗门、刹帝利、吠奢、戍陀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