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质子伽蓝

一、质子伽蓝

大城东三四里,北山下有大伽蓝,僧徒三百余人,并学小乘法教。闻诸先志曰:昔健驮逻国迦腻色迦王威被邻国1,化洽远方,治兵广地,至葱岭东,河西蕃维畏威送质2。迦腻色迦王既得质子,特加礼命,寒暑改馆,冬居印度诸国,夏还迦毕试国,春、秋止健驮逻国。故质子三时住处,各建伽蓝。今此伽蓝,即夏居之所建也。故诸屋壁,图画质子,容貌服饰,颇同中夏。其后得还本国,心存故居,虽阻山川,不替供养。故今僧众,每至入安居、解安居,大兴法会,为诸质子祈福树善,相继不绝,以至于今。

都城以东三四里,北山下有一所大寺院,僧徒有三百多人,都学习小乘佛教。听老年人讲:从前健驮逻国迦腻色迦王,声威广及邻国,教化布及远方,扩充兵力开疆拓土,直到葱岭以东,河西地区的小王国慑于他的声威,也送去质子。迦腻色迦王得到质子后,特别给予优待,根据寒暑变化改变他的住处,冬天居住在印度各国,夏天回到迦毕试国,春秋时节住在健驮逻国。所以质子在三个时期的住处,各自建立寺院。现在的这所寺院,就是在夏天住处建立的。因此各间房屋墙壁上,都绘有质子的肖像,容貌和服饰,与华夏人物比较相近。其后他得以回到本国,心中却思念故居,虽然远隔山川,没有间断供奉。所以现在僧人们在入安居、解安居之时,都大办佛事,为所有质子祈求福祉。这种做法相继不断,一直传到现在。

伽蓝佛院东门南大神王像右足下,坎地藏宝,质子之所藏也。故其铭曰:“伽蓝朽坏,取以修治。”近有边王贪婪凶暴,闻此伽蓝多藏珍宝,驱逐僧徒。方事发掘,神王冠中鹦鹉鸟像乃奋羽惊鸣,地为震动,王及军人僻易僵仆,久而得起,谢咎以归。

伽蓝北岭上有数石室,质子习定之处也。其中多藏杂宝,其侧有铭,药叉守卫3。有欲开发取中宝者,此药叉神变现异形,或作师子,或作蟒蛇、猛兽、毒虫,殊形震怒,以故无人敢得攻发。

石室西二三里大山岭上,有观自在菩萨像4。有人至诚愿见者,菩萨从其像中出妙色身5,安慰行者。

寺院东门以南的大神王像右脚下,挖地窖藏宝,是质子埋藏的。所以上面的铭文说:“寺院如朽坏,从这里取宝物修治。”近来,边远之地有个贪婪凶暴的国王,听说寺院中多藏珍宝,驱赶僧徒。将要挖掘宝物,神王冠冕上的鹦鹉像,立即拍打着翅膀惊叫,大地为之震动。国王和军人,仓皇躲闪,倒在地上,很久后才爬起来,谢罪后归去。

寺院北面山岭上有几间石室,是质子修习禅定的地方,里面也藏有各种宝物。石室旁边有铭文,由药叉守卫。如有人要打开石室取宝物,这个药叉神就变化出种种异相,有时作狮子,有时作蟒蛇、猛兽、毒虫,奇形怪状的动物十分愤怒,因此没有人胆敢打开石室取宝物。

在石室以西二三里的大山岭上,有一尊观自在菩萨像。如有人心怀至诚希望拜见,菩萨就会从像中显现美妙色身,来安慰行者。

注释 1健驮逻:又作乾陀罗、月氏、乾陀等,其地在今阿富汗喀布尔河下游流域。迦腻色迦:贵霜王朝的著名国王,其在位时间说法不一,约在公元一世纪后期或二世纪上半叶。2河西蕃维:河西在汉唐时期,指今甘肃、青海二省黄河以西,即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一带。河西蕃维的范围当更广,指河西及其以外地区的羁縻区域。3药叉:又作夜叉等。原为印度神话中一种半神的小精灵,佛教东传入中国,其形象变得可恶,成为八部鬼众之一。但有时也被列入护法神一类。本文中的药叉属后者。4观自在菩萨:即观世音菩萨,与阿弥陀佛及其右肋侍大势至合称为西方三圣。5色身:物质的身体。佛教以四大(地、水、风、火)五尘(色、身、香、味、触)等色法之身为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