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憍如等五人迎佛窣堵波
伽蓝西南二三里,有窣堵波,高三百余尺,基趾广峙,莹饰奇珍,既无层龛,便置覆钵,虽建表柱,而无轮铎。其侧有小窣堵波,是阿若憍陈如等五人弃制迎佛处也。初,萨婆曷剌他悉陁唐言一切义成。旧言悉达多,讹略也。太子逾城之后,栖山隐谷,忘身殉法。净饭王乃命家族三人,舅氏二人曰:“我子一切义成舍家修学,孤游山泽,独处林薮,故命尔曹随知所止。内则叔父、伯舅,外则既君且臣,凡厥动静,宜知进止。”五人衔命,相望营卫,因即勤求,欲期出离。每相谓曰:“夫修道者,苦证耶?乐证耶?”二人曰:“安乐为道。”三人曰:“勤苦为道。”二三交争,未有以明。于是太子思惟至理,为伏苦行外道,节麻米以支身。彼二人者见而言曰:“太子所行,非真实法。夫道也者,乐以证之,今乃勤苦,非吾徒也。”舍而远遁,思惟果证。太子六年苦行,未证菩提,欲验苦行非真,受乳糜而证果。
在寺院西南二三里,有一座佛塔,高三百多尺,基址高大,装饰着奇珍异宝,塔身没有层龛,就建立了覆钵部分,虽然建起了表柱,然而没有轮相和铃铎。它的旁边有座小佛塔,是阿若
陈如等五人放弃原先的约定,迎接佛陀的地方。当初,萨婆曷剌他悉陁(唐朝语言称一切义成。旧称悉达多,是错误与疏略的。)太子越过城墙后,栖息隐居在山谷中,舍身而殉法。净饭王于是命令家族中三人、太子母舅家二人说“:我的儿子一切义成离家修学,一人游走山泽,独身处于树林中,所以命令你们跟随他,了解他的行踪。在内你们是叔父、伯舅,在外则是君臣,不管有什么事发生,要知道进退。”五人接到命令,便跟着太子加以护卫,因之勤奋探求,期望脱离生死轮回。时常相互说“:修道之事,是在勤苦中得道呢?还是在安乐中得道呢?”有两人说:“在安乐中得道。”三人说:“在勤苦中得道。”二人和三人互相争执,没有结论。这时太子思考最高的道理,为了折服修苦行的外道,节省麻布和米,仅仅够维持生命。那两个人见到后说:“太子所实行的不是真正的办法。所谓道,是在安乐中得到的,如今如此勤苦,不是我们一类。”就离开太子远去,思考得道证果的办法。太子六年修苦行,没有证得菩提之果,他想验证苦行不是真正的办法,就接受人家的乳糜,而去证得正果。
斯三人者闻而叹曰:“功垂成矣,今其退矣。六年苦行,一日捐功!”于是相从求访二人,既相见已,匡坐高论,更相议曰:“昔见太子一切义成出王宫,就荒谷,去珍服,披鹿皮,精勤励志,贞节苦心,求深妙法,期无上果1。今乃受牧女乳糜,败道亏志,吾知之矣,无能为也。”彼二人曰:“君何见之晚欤?此猖獗人耳。夫处乎深宫,安乎尊胜,不能静志,远迹山林,弃转轮王位,为鄙贱人行,何可念哉?言增忉怛耳2!”菩萨浴尼连禅河,坐菩提树,成等正觉,号天人师,寂然宴默,惟察应度,曰:“彼郁头蓝子者3,证非想定4,堪受妙法。”空中诸天寻声报曰:“郁头蓝子命终已来,经今七日。”如来叹惜:“如何不遇?垂闻妙法,遽从变化!”重更观察,营求世界,有阿蓝迦蓝得无所有处定5,可授至理。诸天又曰:“终已五日。”如来再叹,愍其薄祜。又更谛观,谁应受教,唯施鹿林中有五人者,可先诱导。如来尔时起菩提树,趣鹿野园,威仪寂静,神光晃耀,毫含玉彩,身真金色,安详前进,导彼五人。斯五人遥见如来,互相谓曰:“一切义成,彼来者是。岁月遽淹,圣果不证,心期已退,故寻吾徒。宜各默然,勿起迎礼。”如来渐近,威神动物,五人忘制,拜迎问讯,侍从如仪。如来渐诱,示之妙理,雨安居毕,方获果证。
另外那三个人听说后叹息说:“太子大功就要告成,现在却倒退了。六年的苦行,竟毁于一旦!”于是一起去寻找那两个人,相见之后,坐在一起高谈阔论,互相议论说:“从前见到太子一切义成逃离王宫,前往荒山野岭,去掉珍贵的衣服,披上鹿皮,精心勤奋,矢志修道,一片贞节苦心,探求深妙的法门,期望证得无上果。现在却接受牧女的乳糜,损坏道行,有亏志向,我已经知道,他没有什么作为了。”那二人说:“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晚呢?这是一个颠三倒四的人。他处在深宫,安于尊贵,不能静思安心,远远跑到山林,抛弃转轮王位,做下贱人的事,有什么值得挂念的?只是说起来增加忧伤而已。”菩萨在尼连禅河沐浴后,坐在菩提树下,成等正觉,号为天人师,寂然默思,思考应度化的人,说:“那位郁头蓝子,已经证得非想定,足以接受精妙佛法。”空中天神随声报告:“郁头蓝子已经死去,到今天已有七日。”如来叹息:“他怎么如此不幸运?刚要听到佛法,突然就去世了!”重新观察,在世间寻找,有一位叫阿蓝迦蓝的,已经证得无所有处定,可传授至理。天神又说:“他已死了五天。”如来再次叹息,哀怜他福分薄。又另外观察,谁应接受教化,只有施鹿林中有五个人,可以先加以诱导。如来这时从菩提树下起身,赶往鹿野园,仪表威严而静谧,神光闪耀,光芒中包含美玉的色彩,身上呈真金颜色,稳重地前进,去开导那五人。那五人远远地望见如来,互相说:“来的是一切义成太子。岁月流逝,圣果没有证得,心中已经失去志向,所以来寻我们几个人。应该各自默不出声,不起身迎接他。”如来渐渐走近,神威感动万物,五人忘记了约定,起身拜见迎接,向他问候,按照礼仪侍卫在左右。如来逐渐诱导,指示精妙的道理,在雨住安居完毕之后,五人才获得了正果。
注释 1无上果:即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真之道。这是佛觉悟的智慧,是无以上之的、真正的平等圆满的智慧。2忉怛(dāo dá):忧愁,悲苦。3郁头蓝子:又作郁头蓝弗、优陀罗罗摩子等,似为印度六派哲学之一的僧佉论论师。释迦牟尼成道前,曾向其求法。4非想:即非想非非想。不是想象,也不是非想象的境地。这是无色界的第四天,是三界的最上境界。对于欲界、色界的粗想的烦恼的否定,为非想;也不是没有细想的烦恼,为非非想。由于是非想,外道以为这是真正的涅槃境地;由于是非非想,佛法以为此中尚有生死,未能真正解脱。在修行上,这是相当高而不是究极的境界。5阿蓝迦蓝:又作阿罗逻、阿蓝等,是释迦牟尼出家初问道的外道仙人。无所有处:观取一切对象都无所有的三昧的境地。这是无色界的四处之一,为无色界禅定的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