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及其事迹
金刚座上菩提树者,即毕钵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焉。茎干黄白,枝叶青翠,冬夏不凋,光鲜无变。每至如来涅槃之日,叶皆凋落,顷之复故。是日也,诸国君王,异方法俗,数千万众,不召而集,香水香乳,以溉以洗,于是奏音乐,列香花,灯炬继日,竞修供养。如来寂灭之后,无忧王之初嗣位也,信受邪道,毁佛遗迹,兴发兵徒,躬临剪伐。根茎枝叶,分寸斩截,次西数十步而积聚焉,令事火婆罗门烧以祠天。烟焰未静,忽生两树,猛火之中,茂叶含翠,因而谓之灰菩提树。无忧王睹异悔过,以香乳溉余根,洎乎将旦,树生如本。王见灵怪,重深欣庆,躬修供养,乐以忘归。王妃素信外道,密遣使人,夜分之后,重伐其树。无忧王旦将礼敬,唯见蘖株,深增悲慨,至诚祈请,香乳溉灌,不日还生。王深敬异,叠石周垣,其高十余尺,今犹见在。近设赏迦王者,信受外道,毁嫉佛法,坏僧伽蓝,伐菩提树,掘至泉水,不尽根柢,乃纵火焚烧,以甘蔗汁沃之,欲其燋烂,绝灭遗萌。数月后,摩揭陁国补剌拿伐摩王1,唐言满胄。无忧王之末孙也,闻而叹曰:“慧日已隐,唯余佛树,今复摧残,生灵何睹?”举身投地,哀感动物。以数千牛构乳而溉,经夜树生,其高丈余。恐后剪伐,周峙石垣,高二丈四尺。故今菩提树隐于石壁,上出二丈余。
金刚座上的菩提树,就是毕钵罗树。从前佛陀在世,树高几百尺,屡次经过砍伐,还高四五丈。佛陀坐在树下证成等正觉,因而称之为菩提树。树干呈黄白色,枝叶青翠,冬夏不凋谢,光亮颜色不变化。每到如来涅槃的日子,树叶都凋落,不久又恢复原状。在这一天,各国君王、各地僧俗人士,成千上万,不召而聚集,用香水香乳,浇灌洗涤,于是演奏音乐,摆列香花,灯光连日,竞相供养。如来寂灭之后,无忧王继位初,信仰邪道,毁灭佛的遗迹,调动兵马,亲临砍伐。树根、树干与枝叶,斩截成碎片,在靠西几十步的地方堆集起来,命令事火的婆罗门焚烧后祭天。火焰还未熄灭,忽然生出两棵树,在猛火之中,枝叶苍翠,因而称为灰菩提树。无忧王目睹异状而悔过,用香乳灌溉残根,等到次日清晨,树长得如原来一样。无忧王见到灵异,更加欣喜,亲自供奉,欢乐得忘记了返归。王妃一向信奉外道,秘密派使者,在半夜之后,重新砍伐这棵树。无忧王早上将要礼敬,只看到残枝,十分悲伤感慨,虔诚地祈请,以香乳浇灌,不到一天工夫又长出来了。无忧王十分敬畏惊异,在周围垒石,高十多尺,现在还存在。近代的设赏迦王,信仰外道,毁灭佛法,破坏寺院,砍伐菩提树,掘到泉水,没掘尽树根,就纵火焚烧,用甘蔗汁浇灌,想把菩提树根烧焦,绝其复发之机。几个月之后,摩揭陁国的补剌拿伐摩王,(唐朝语言称满胄。)是无忧王的末代孙,听闻此事后叹息说:“智慧的太阳已经隐没,只剩下佛树,现在又加以摧残,生灵还能看什么呢?”全身倒在地上,悲痛感动万物,用几千头牛的奶加以浇灌,一夜过后,树长起来,高一丈多。担心后来被人砍伐,在周围垒起石墙,高二丈四尺。所以现在的菩提树隐没于石墙中,树梢露出石墙二丈多。
注释 1补剌拿伐摩王:约公元七世纪初摩揭陁国国王。
菩提树东有精舍,高百六七十尺,下基面广二十余步,垒以青砖,涂以石灰。层龛皆有金像,四壁镂作奇制,或连珠形,或天仙像,上置金铜阿摩落迦果。亦谓宝瓶,又称宝壶。东面接为重阁,檐宇特起三层,榱柱栋梁,户扉寮牖,金银雕镂以饰之,珠玉厕错以填之。奥室邃宇,洞户三重。外门左右各有龛室,左则观自在菩萨像,右则慈氏菩萨像,白银铸成,高十余尺。
精舍故地,无忧王先建小精舍,后有婆罗门更广建焉。初,有婆罗门不信佛法,事大自在天,传闻天神在雪山中,遂与其弟往求愿焉。天曰:“凡诸愿求,有福方果。非汝所祈,非我能遂。”婆罗门曰:“修何福可以遂心?”天曰:“欲植善种,求胜福田,菩提树者,证佛果处也。宜时速返,往菩提树,建大精舍,穿大水池,兴诸供养,所愿当遂。”婆罗门受天命,发大信心,相率而返,兄建精舍,弟凿水池,于是广修供养,勤求心愿,后皆果遂,为王大臣,凡得禄赏,皆入檀舍。
菩提树东面有座精舍,高一百六七十尺,下边的基座每面宽二十多步,用青砖垒起,用石灰涂抹。每层龛中都有金像,四壁上雕刻得形制奇特,有的是连珠形,有的是天仙像,上面安放着金光闪闪的铜质阿摩落迦果。(亦称作宝瓶,又称宝壶。)东面连接着楼阁,屋檐飞起三层,椽柱与栋梁,门扇与窗户,都是金银镂刻装饰,珠玉错落地镶嵌于其中。深幽的屋宇,三重洞门相连。外门左右各有龛室,左面是观自在菩萨像,右面是慈氏菩萨像,用白银铸成,高十多尺。
在精舍的旧地,无忧王先建有小精舍,后来有婆罗门又将其扩建。当初,有位婆罗门不相信佛法,侍奉大自在天,听说天神在雪山中,就与弟弟前去求愿。天神说:“所求的各种愿望,有福力才能实现,这既不是你所能祈求的,也不是我所能满足你的。”婆罗门说:“修什么福德才能满足心愿呢?”天神说:“想要种植善根,求得胜妙福田,菩提树那里,是证得佛果的地方。应马上返回,前往菩提树,建造大精舍,穿凿大水池,兴办各种供养,所求的愿望就会实现。”婆罗门接受天神之命,萌发出坚定的信念,相率返回,兄长建造精舍,弟弟穿凿水池,随后广修供养,勤苦寻求实现心愿,后来都果然如意,成为国王的大臣,凡是所得到的俸禄赏赐,都用于施舍。
精舍既成,招募工人,欲图如来初成佛像。旷以岁月,无人应召。久之,有婆罗门来告众曰:“我善图写如来妙相。”众曰:“今将造像,夫何所须?”曰:“香泥耳。宜置精舍之中,并一灯照我,入已,坚闭其户,六月后乃可开门。”时诸僧众皆如其命。尚余四日,未满六月,众咸骇异,开以观之。见精舍内佛像俨然,结加趺坐,右足居上,左手敛,右手垂,东面而坐,肃然如在。座高四尺二寸,广丈二尺五寸,像高丈一尺五寸,两膝相去八尺八寸,两肩六尺二寸,相好具足,慈颜若真,唯右乳上涂莹未周。既不见人,方验神鉴,众咸悲叹,殷勤请知。有一沙门,宿心淳质,乃感梦见往婆罗门而告曰:“我是慈氏菩萨,恐工人之思不测圣容,故我躬来图写佛像。垂右手者,昔如来之将证佛果,天魔来娆,地神告至,其一先出,助佛降魔,如来告曰:‘汝勿忧怖,吾以忍力,降彼必矣。’魔王曰:‘谁为明证?’如来乃垂手指地,言:‘此有证。’是时第二地神踊出作证,故今像手仿昔下垂。”众知灵鉴,莫不悲感。于是乳上未周,填厕众宝,珠璎宝冠,奇珍交饰。设赏迦王伐菩提树已,欲毁此像,既睹慈颜,心不安忍,回驾将返,命宰臣曰:“宜除此佛像,置大自在天形。”宰臣受旨,惧而叹曰:“毁佛像则历劫招殃,违王命乃丧身灭族,进退若此,何所宜行?”乃召信心以为役使,遂于像前横垒砖壁,心惭冥暗,又置明灯,砖壁之前画自在天。功成报命,王闻心惧,举身生疱,肌肤攫裂,居未久之,便丧没矣。宰臣驰返,毁除障壁,时经多日,灯犹不灭。像今尚在,神工不亏。既处奥室,灯炬相继,欲睹慈颜,莫由审察,必于晨朝持大明镜,引光内照,乃睹灵相。夫有见者,自增悲感。
精舍修成,招募画工,想要图画如来刚成佛时的像。经过了一些岁月,没有人应召。很久后,有个婆罗门前来告诉僧众说:“我善于绘制如来的妙相。”僧众说:“现在造像,需要什么呢?”婆罗门说:“只是香泥而已。应放置在精舍内,并用一盏灯为我照明,在我进去后,就坚实地关上门,六个月后才能打开门。”这时僧众都依其吩咐而行。当还剩四天就满六个月时,众人都十分惊讶,便开门察看。只见精舍内佛像严肃,结跏趺坐,右脚叠在上面,左手提起,右手下垂,面朝东而坐,俨然如在世一般。座位高四尺二寸,宽一丈二尺五寸,像高一丈一尺五寸,两膝相隔八尺八寸,两肩宽六尺二寸。相貌庄严,慈祥的面容如真身,只有右侧乳上绘画还不周全。既看不到画工,僧众才感到神明灵鉴。众人都悲伤叹息,殷勤地寻求个中原因。有一个沙门一向心地淳厚质朴,梦见那位婆罗门告诉他说:“我是慈氏菩萨,担心画工想象不出佛陀圣容,所以亲自来绘制佛像。佛像之所以垂右手,是从前如来将证成佛果,天魔来骚扰,地神加以报告,其中一个地神先出面,欲助佛降伏天魔。如来告诉他说:‘你不要忧虑害怕,我以忍力一定能降伏它。’魔王说:‘谁能作证?’如来于是垂手指地说:‘这里有证人。’这时候第二个地神跳出来作证。所以现在的佛像手指仿照从前向下垂。”众人知道神明显灵,莫不悲痛感慨。这时佛像乳上未周之处,众人便填上各种宝物,珠缨宝冠,以奇异的珍宝交相装饰。设赏迦王砍伐菩提树后,想毁坏这尊佛像,见了那慈祥的容貌后,心中不忍下手,起驾回去时,命令宰臣说:“应该除掉这座佛像,安放大自在天的像。”宰臣接受旨意后,畏惧地叹息说:“毁灭佛像会历劫遭殃,违背王命会丧身灭族,进退如此,该怎么办呢?”于是招来一名佛教信徒,充当差役,在佛像前垒上一道砖墙,心中惭愧让佛像处于昏暗中,又放上一盏明灯。然后在砖壁前画一幅自在天的像。事情完成后报告给设赏迦王,设赏迦王听到后内心恐惧,全身长出脓疱,皮肉绽裂,没过多久,就死去了。宰臣赶紧返回,拆除障壁。历时多日,灯还没有熄。佛像现在还存在,神巧的工艺没有损伤。由于处于内室之中,灯火不断,想要一睹慈祥的容貌,却没法看清楚,必须在早晨,拿着一面大明镜,利用阳光反射,才可看见灵相。凡是见到的人,自然增添悲伤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