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烈士池及传说
施鹿林东行二三里,至窣堵波,傍有涸池,周八十余步,一名救命,又谓烈士。闻诸先志曰:数百年前有一隐士,于此池侧结庐屏迹,博习伎术,究极神理,能使瓦砾为宝,人畜易形,但未能驭风云,陪仙驾。阅图考古,更求仙术。其方曰:“夫神仙者,长生之术也。将欲求学,先定其志,筑建坛场,周一丈余。命一烈士,信勇昭著,执长刀,立坛隅,屏息绝言,自昏达旦。求仙者中坛而坐,手按长刀,口诵神咒,收视反听,迟明登仙。所执铦刀变为宝剑,凌虚履空,王诸仙侣,执剑指麾,所欲皆从,无衰无老,不病不死。”是人既得仙方,行访烈士,营求旷岁,未谐心愿。后于城中遇见一人,悲号逐路。隐士睹其相,心甚庆悦,即而慰问:“何至怨伤?”曰:“我以贫窭,佣力自济。其主见知,特深信用,期满五岁,当酬重赏。于是忍勤苦,忘艰辛。五年将周,一旦违失,既蒙笞辱,又无所得。以此为心,悲悼谁恤?”隐士命与同游,来至草庐,以术力故,化具肴馔。已而令入池浴,服以新衣,又以五百金钱遗之,曰:“尽当来求,幸无外也。”自时厥后,数加重赂,潜行阴德,感激其心。烈士屡求效命,以报知已。隐士曰:“我求烈士,弥历岁时,幸而会遇,奇貌应图,非有他故,愿一夕不声耳。”烈士曰:“死尚不辞,岂徒屏息?”于是设坛场,受仙法,依方行事,坐待日曛。曛暮之后,各司其务,隐士诵神咒,烈士按铦刀。殆将晓矣,忽发声叫。是时空中火下,烟焰云蒸,隐士疾引此人,入池避难。已而问曰:“诫子无声,何以惊叫?”烈士曰:“受命后,至夜分,昏然若梦,变异更起。见昔事主躬来慰谢,感荷厚恩,忍不报语;彼人震怒,遂见杀害。受中阴身1,顾尸叹惜,犹愿历世不言,以报厚德。遂见托生南印度大婆罗门家,乃至受胎出胎,备经苦厄,荷恩荷德,尝不出声。洎乎受业、冠婚、丧亲、生子,每念前恩,忍而不语,宗亲戚属咸见怪异。年过六十有五,我妻谓曰:‘汝可言矣!若不语者,当杀汝子。’我时惟念,已隔生世,自顾衰老,唯此稚子,因止其妻,令无杀害,遂发此声耳。”隐士曰:“我之过也!此魔娆耳。”烈士感恩,悲事不成,愤恚而死。免火灾难,故曰救命;感恩而死,又谓烈士池。
从施鹿林向东行走二三里,到达一座佛塔,旁边有一个干涸的池子,周长八十多步,一名救命池,又称烈士池。听老年人:几百年前,有一个隐士,在这个池旁构筑房舍隐居,广博地学习技巧法术,研究变幻的道理,能使瓦砾成为珍宝,人畜变易形貌,只是不能驾驭风云,陪伴仙人云游。他查阅图册考索古代事迹,进一步寻求成仙之术,方法是:“所谓神仙,是长生的法术,想要学习,先要立下志向,建筑一个坛场,方圆一丈多。命令一位烈士,此人要信实勇武,手执长刀,站在坛场旁,屏住呼吸不说话,从晚上一直到早晨。求仙的人则坐在坛场中间,手按长刀,口中诵念神咒,不看不听,天明之前便可成仙。手中锋利的刀变为宝剑,在虚空中行走,在众仙中称王。手执宝剑指挥,所要做的事都能做到。不会体衰,不会年老,不会得病,不会死亡。”这个人得到仙方后,出去寻访烈士,找了一年多,未见到如意的。后来在城内遇到一个人,正沿路悲伤地啼哭。隐士看到他的相貌,心中十分喜悦,随即对他慰问:“为什么如此悲伤?”那人说:“我因为贫穷,靠卖力气活命,主人了解我,特别信任,期限满五年,应当给予厚重的赏赐。我于是忍着辛苦,忘记了艰难,五年将满,忽然有点过失,既受鞭笞之辱,又得不到赏赐,因此心中悲伤,这种苦痛有谁会同情呢?”隐士命那人和自己一同行走,来到草房,以法术变化出饭菜,让那人吃。随后又让那人进池中洗澡,换上新衣服,又拿出五百金钱送给那人说:“用完了就再来拿,希望不要见外。”从这时以后,多次给予财货,暗中施予恩德,激发他的感恩之心。烈士屡次请求效命,以报答知遇之恩。隐士说:“我访求烈士,已经历若干岁月了,幸而相会,你的相貌与古代图册相应,没有其他的要求,只希望一个晚上不出声而已。”烈士说:“死尚且不推辞,何况只是不出声呢?”于是设立坛场,接受仙法,根据成仙的法术行事,坐等黄昏的到来。黄昏之后,各人干自己的事。隐士诵念神咒,烈士按着锋利的刀。天快亮时,烈士忽然发出声音喊叫。这时空中火团掉下来,烟尘滚滚如云彩腾起,隐士赶忙拉着这人入池中避难。随后问他说:“告诫你不要出声,为什么要惊叫?”烈士说:“接受命令后,到了半夜,昏昏沉沉如做梦一般,变异不断发生。看到从前侍奉的主人亲自来慰问道歉,我感念你的厚恩,忍着不回答他。那人大怒,就动手杀了我。我变为中阴身,看着尸体叹息,还是希望世世不说话,来报答你的大德。于是便转生在南印度的一个婆罗门大族,经过受胎出胎,历尽痛苦厄难。想起你的恩德,没有说过话。直到读书、行冠礼、结婚、丧亲、生子,每一念及从前的恩德,都忍着不说话,同宗亲戚看到后都感到奇怪。年纪过了六十五岁,我的妻子对我说:‘你可以说话了,如果不说话,我就杀死你的儿子。’我当时思考,事情已经隔代,自己又年老体衰,只有这个幼小的孩子,于是制止我的妻子,让他不要杀害儿子,就发出了声音。”隐士说:“这是我的过错!这是魔鬼在捣乱。”烈士感念恩德,悲叹事情没成功,愤恨而死。这个池子因避免了火灾之难,所以叫救命池;因烈士感恩而死,又叫烈士池。
注释 1中阴身:佛教以为,众生若未得解脱尚在轮回,则死后其物理的身体腐灭,而灵魂未灭,成一无主孤魂,需托胎受生,接受新的物理之身。这无主孤魂状态即中阴身,是死后及转生前的一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