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光伽蓝及传说

一、德光伽蓝及传说

大城南四五里,至小伽蓝,僧徒五十余人。昔瞿拿钵剌婆唐言德光。论师于此作《辩真》等论1,凡百余部。论师少而英杰,长而弘敏,博物强识,硕学多闻。本习大乘,未穷玄奥,因览《毗婆沙论》,退业而学小乘,作数十部论,破大乘纲纪,成小乘执着。又制俗书数十余部,非斥先进所作典论。覃思佛经,十数不决,研精虽久,疑情未除。时有提婆犀那唐言天军。罗汉,往来睹史多天,德光愿见慈氏2,决疑请益,天军以神通力,接上天宫。既见慈氏,长揖不礼。天军谓曰:“慈氏菩萨次绍佛位,何乃自高,敢不致敬?方欲受业,如何不屈?”德光对曰:“尊者此言,诚为指诲。然我具戒苾刍,出家弟子,慈氏菩萨受天福乐,非出家之侣,而欲作礼,恐非所宜。”菩萨知其我慢心固3,非闻法器,往来三返,不得决疑。更请天军,重欲觐礼。天军恶其我慢,蔑而不对。德光既不遂心,便起恚恨,即趣山林,修发通定,我慢未除,不证道果。

从都城向西南走四五里,到达一所小寺院,僧徒有五十多人。从前瞿拿钵剌婆(唐朝语言称德光。)论师在这里撰作《辩真》等论著,共一百多部。论师少年时代才华出众,长大后聪慧敏捷,博通物理,记忆力强,学问深厚,闻见甚多。他本来研习大乘佛教,未能穷尽其玄妙之理,于是阅读《毗婆沙论》,放弃大乘而改学小乘,撰作了几十部论著,驳斥大乘佛教的主要理论,专门执着于小乘佛教学说。又创作世俗书籍几十部,非难先辈的经典作品。他苦苦思索佛经义理,十多遍后还不领悟,虽然长期研究,疑难之处不能消除。当时有位提婆犀那(唐朝语言称天军。)罗汉,来往于睹史多天,德光希望见到慈氏菩萨,以解决疑难,寻求教益。天军罗汉用神力把德光接到天宫。见到慈氏菩萨后,德光只作长揖而不行礼。天军罗汉说:“慈氏菩萨按位次继承佛位,你为何自高自大,而敢不致敬?就要从他受教导,为什么不顺从?”德光回答说:“尊者的这番话,确是对我的教诲。不过我是受戒比丘,出家的弟子,慈氏菩萨享受上天的福乐,不是出家的僧侣,要我对他行礼,恐怕不适宜。”慈氏菩萨知道德光傲慢之心根深蒂固,不是接受佛法的人材,所以德光往返了三个来回,不能消除疑难。德光又请求天军罗汉,欲厚礼觐见,天军罗汉厌恶他的傲慢之心,轻蔑地不加理睬。德光达不到目的,便产生怨恨之心,随即躲进山林中,修习禅定,而因傲慢之心未消除,不能证得道果。

注释 1瞿拿钵剌婆论师:即德光论师。公元六世纪北印度钵伐多国人,深通律藏。一生论著百余部,今藏文大藏经中仍保留了《菩萨地论释》《菩萨地戒轮回疏》等论著七部。《辩真》:说一切有部的论著,二万五千颂。2慈氏:即弥勒佛。3我慢:以自己的生命中有实我,认此实我无比重要而生傲慢之心,自以为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