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正觉山及佛成道故事
伽耶迦叶波事火东,渡大河,至钵罗笈菩提山1。唐言前正觉山,如来将证正觉,先登此山,故云前正觉也。如来勤求六岁,未成正觉,后舍苦行,示受乳糜,行自东北,游目此山,有怀幽寂,欲证正觉。自东北冈登以至顶,地既震动,山又倾摇。山神惶惧,告菩萨曰:“此山者,非成正觉之福地也。若止于此,入金刚定,地当震陷,山亦倾覆。”菩萨下自西南,止半崖中,背岩面涧,有大石室,菩萨即之,加跌坐焉,地又震动,山复倾摇。时净居天空中唱曰:“此非如来成正觉处。自此西南十四五里,去苦行处不远,有毕钵罗树,下有金刚座,去来诸佛咸于此座而成正觉,愿当就彼。”菩萨方起,室中龙曰:“斯室清胜,可以证圣,唯愿慈悲,勿有遗弃。”菩萨既知非取证所,为遂龙意,留影而去。影在昔日,贤愚咸睹,洎于今时,或有得见。诸天前导,往菩提树。逮乎无忧王之兴也,菩萨登山上下之迹,皆树旌表,建窣堵波,度量虽殊,灵应莫异,或花雨空中,或光照幽谷。每岁罢安居日,异方法俗,登彼供养,信宿乃还。
在伽耶迦叶波事火处以东,渡过一条大河,到达钵罗笈菩提山。(唐朝语言称前正觉山,如来将要证得正觉,先登上这座山,所以称为前正觉。)如来勤苦修行六年,没有获得正果,后来放弃苦行,接受牧女的乳糜,从东北方向走来,观望这座山,感到这里幽静,想在这里证得正觉。从东北冈登到山顶,大地发生震动,山也摇晃起来。山神恐惧,告诉菩萨说:“这座山,不是证得正觉的福地。如果您停留在这里,进入金刚定,大地会震动陷落,山也会倒塌。”菩萨从西南方向下山,在山半腰中,背靠岩石面对深涧处,有个大石室,菩萨走到里面,结跏趺坐,大地又发生震动,山也摇晃起来。这时净居天在空中高声说道:“这里不是如来成正觉的地方。从这里向西南走十四五里,离修苦行处不远,有棵毕钵罗树,树下有金刚座,过去与将来的诸佛,都在这个座位上证成正觉,希望您到那里去。”菩萨正要起身,石室中的龙说:“这座石室清静幽雅,可以证成圣果,希望菩萨大慈大悲,不要遗弃我。”菩萨已经知道这里不是证成正觉之地,而为满足龙的意愿,于是留下身影而离开。(过去,贤人愚人都可见到身影,直到今天,还有人见到。)在天神的引导下,前往菩提树下。等到无忧王兴起,菩萨登山上下的遗迹,都竖立标志,建造佛塔,形制虽然不同,灵验却没有差异,有时鲜花撒布空中,有时神光照耀幽深的山谷。每年结束安居的日子,各地僧俗人士,都登山供养佛迹,度过一夜才返回。
注释 1钵罗笈菩提山:山名,意译为前正觉山。或以为即今莫拉山,在伽耶城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