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毕试国1

迦毕试国 1

原文

迦毕试国周四千余里,北背雪山,三陲黑岭。国大都城周十余里。宜谷麦,多果木,出善马、郁金香。异方奇货,多聚此国。气序风寒,人性暴犷,言辞鄙亵,婚姻杂乱。文字大同睹货逻国,习俗、语言、风教颇异。服用毛㲲,衣兼皮褐。货用金钱、银钱及小铜钱,规矩模样异于诸国。王,刹利种也2,有智略,性勇烈,威慑邻境,统十余国。爱育百姓,敬崇三宝,岁造丈八尺银佛像,兼设无遮大会,周给贫窭3,惠施鳏寡。伽蓝百余所,僧徒六千余人,并多习学大乘法教4。窣堵波、僧伽蓝崇高弘敞,广博严净。天祠数十所5,异道千余人,或露形,或涂灰,连络髑髅,以为冠鬘6

译文

迦毕试国方圆四千多里,北面靠着雪山,其他三面都环绕着黑岭。国家的都城方圆十多里。境内适宜种植稻谷、麦子,花果树木多,出产良马、郁金香。各方的珍奇货物,多汇聚到这个国家。气候严寒多风,人的性格暴烈粗犷,言语粗俗,婚姻关系混乱。文字与睹货逻国大致相同,习俗、语言、文化教育却有不少差异。衣服多用细毛布,兼用毛皮粗麻布。货物交易使用金钱、银钱和小铜钱,形制样式,和其他各国不同。国王,出自刹利种姓,有智慧谋略,性格勇猛刚烈,声威慑服邻国,统治十多个国家。他爱护百姓,崇敬佛法,每年铸造一尊一丈八尺的银佛像,并召开无遮大会,救济贫穷的人,布施鳏夫寡妇。境内寺院有一百多所,僧徒六千多人,大都研习大乘佛教。佛塔、佛寺高大宽敞,肃穆洁净。另有天祠几十所,外教教徒一千多人,有的属露形派,有的属涂灰派,连接死人头骨,作为帽上的装饰。

注释 1迦毕试国:又作迦臂施、伽比沙等,其地在今阿富汗西部喀布尔流域。2刹利:又作刹帝利,古印度种姓制度中的第二等级,拥有政治和军事实权,是世俗统治者。季羡林等《校记本》依《敦甲本》《石本》《中本》改作“窣利”。此处似以作“刹利”为正。3贫窭(jù):贫穷。4大乘法教:佛教内部两大基本派别之一,与小乘相对而言。主张开一切智、尽未来际化益众生之教为大乘。大乘教强调普遍渡化,以为真正的渡化是自渡与他渡同时完成,这与小乘教强调个别渡化是不同的。5天祠:异道祭祀之处。6鬘(mán):缨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