殑伽河源及提婆诱化故事
阎牟那河东行八百余里,至殑伽河河源,广三四里,东南流入海处广十余里。水色沧浪,波涛浩汗,灵怪虽多,不为物害。其味甘美,细沙随流。彼俗书记,谓之福水。罪咎虽积,沐浴便除;轻命自沉,生天受福;死而投骸,不堕恶趣;扬波激流,亡魂获济。时执师子国提婆菩萨深达实相1,得诸法性,愍诸愚夫,来此导诱。当是时也,士女咸会,少长毕萃,于河之滨,扬波激流。提婆菩萨和光汲引,俯首反激,状异众人。有外道曰:“吾子何其异乎?”提婆菩萨曰:“吾父母亲宗在执师子国,恐苦饥渴,冀斯远济。”诸外道曰:“吾子谬矣!曾不再思,妄行此事。家国绵邈,山川辽夐,激扬此水,给济彼饥,其犹却行以求前及,非所闻也。”提婆菩萨曰:“幽途罪累,尚蒙此水;山川虽阻,如何不济?”时诸外道知难谢屈,舍邪见,受正法,改过自新,愿奉教诲。
从阎牟那河向东行走八百多里,到达殑伽河源头,那里水面宽三四里,水向东南流,进入海口处宽十多里。水色青苍,波浪翻滚,水怪虽然多,但不兴妖为害。河水味道甘美,细沙随水漂流,当地民间记载称之为福水。即使罪孽深重,到水中一洗就除净了;轻生投水,死后升天享受幸福;死后投尸入水,不会落入恶道之中;用手拍击水流,亡魂可获得超度。当时执师子国提婆菩萨深通实相,证得各种法性,哀怜愚昧的众人,到这里来诱导。在那时,男女会集,老少聚合,在河水边拍击水流波浪。提婆菩萨参与拍水,却低头逆水而击,方式而众不同。有个外道问:“先生为何与众不同?”提婆菩萨说:“我的父母亲属在执师子国,恐怕他们饥渴,希望这水能流到那里,救济他们。”外道们说:“先生错了!怎么不多想一想就做这种荒唐事呢?家国遥远,山川辽阔,拍击这里的河水,救济他们的饥渴,就如同退着行走而求向前进,还从没听说过。”提婆菩萨说:“阴间的罪恶,还得到这里的河水洗除;山川虽然阻隔,怎么不能拯济呢?”外道们这时才知道难以应对,承认错误,舍弃邪说,接受正法,改过自新,愿意接受菩萨的教诲。
渡河东岸,至秣底补罗国。中印度境。
渡过阎牟那河而到东岸,即抵达秣底补罗国。(在中印度境内。)
注释 1“时执”句:执师子国,即僧伽罗国,详见本书第十一卷。提婆,意为天神,生于执师子国,约公元三世纪人,继承龙树之学,宣扬大乘佛教中观教义,是古代印度宗教哲学家。实相,一切事物真实的本性,也即平等的、最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