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马鸣遗迹
建击揵椎窣堵波北有故基,昔鬼辩婆罗门所居处也。
初,此城中有婆罗门,葺宇荒薮,不交世路,祠鬼求福,魍魉相依,高论剧谈,雅辞响应。人或激难,垂帷以对。旧学高才,无出其右,士庶翕然,仰之犹圣。有阿湿缚窭沙唐言马鸣。菩萨者1,智周万物,道播三乘2,每谓人曰:“此婆罗门学不师受,艺无稽古,屏居幽寂,独擅高名,将非神鬼相依,妖魅所附,何能若是者乎?夫辩资鬼授,言不对人,辞说一闻,莫能再述,吾今往彼,观其举措。”遂即其庐,而谓之曰:“仰钦盛德,为日已久。幸愿褰帷,敢伸宿志。”而婆罗门居然简傲,垂帷以对,终不面谈。马鸣心知鬼魅,情甚自负,辞毕而退,谓诸人曰:“吾已知之,摧彼必矣。”寻往白王:“唯愿垂许,与彼居士较论剧谈。”王闻骇曰:“斯何人哉!若不证三明,具六通,何能与彼论乎?”命驾躬临,详鉴辩论。是时马鸣论三藏微言,述五明大义,妙辩纵横,高论清远。而婆罗门既述辞已,马鸣重曰:“失吾旨矣,宜重述之。”时婆罗门默然杜口,马鸣叱曰:“何不释难?所事鬼魅宜速授辞!”疾褰其帷,视占其怪。婆罗门惶遽而曰:“止!止!”马鸣退而言曰:“此子今晨声闻失坠。虚名非久,斯之谓也。”王曰:“非夫盛德,谁鉴左道?知人之哲,绝后光前。国有常典,宜旌茂实。”
在建击揵椎佛塔北有个遗址,是从前鬼辩婆罗门所居住的地方。
当初,这座城中有一个婆罗门,在荒野中盖屋,不与世人交往,祭祀鬼神,祈求福禄,鬼怪依附在一起,高谈阔论,言辞华丽。如有人论难,便放下幕帘对答。学历深、才华高的人中,没有人能超过他。官吏民众对他肃然起敬,如圣人一般地景仰。有一位菩萨叫阿湿缚窭沙,(唐朝语言称作马鸣。)智慧全面,遍知万物,道行高深,通晓佛法,时常对别人说:“这个婆罗门学问没有老师传授,才艺不通古训,独居在荒野之中,博得崇高的名声,如果不是鬼神相依,妖魔附身,怎么能够如此呢?凡辩论依靠鬼神传授的,言谈不面对人,话说过一遍后,不能再复述。我现在前往那里,观察他的举动。”于是前往婆罗门的住处,对他说:“仰慕您的大德,已经很长时间了。希望您撩起幕帘,让我谈一谈心中一向的想法。”而婆罗门态度傲慢,垂着帘子回答,终究不当面谈话。马鸣心中知道对方是鬼魅,神情十分自负,说过一番话后就退下来,对众人说:“我已知道底细了,一定可以驳倒他。”随即前去禀报国王:“只恳请您同意,同那位居士进行辩论。”国王听说后惊讶地说:“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啊!如果不证得三明,具备六种神通,怎么同那人辩论呢?”于是下令备车亲自前去,详细考察他们的辩论。这时,马鸣论说三藏的精微道理,叙述五明的基本观点,妙论不断,清雅高远。在那婆罗门讲述一遍后,马鸣又说:“你领会错了我的意思,应再说一遍。”这时婆罗门默不作声,马鸣斥责说:“你为什么不解释疑难?你所侍奉的鬼魅应赶快传授答词!”同时立即撩起幕帘,看里面的怪异现象。婆罗门慌忙地说:“住手!住手!”马鸣退下来说:“这个人今天早晨声誉扫地。虚名不能长久,就是说的这种事。”国王说:“不是大德,谁能识破旁门左道?你识别人的智慧,真是空前绝后。国家有定制,应对此进行嘉奖。”
注释 1阿湿缚窭沙菩萨:意译为马鸣(或功胜)菩萨,印度古代佛教理论家与诗人。约出生于公元二世纪,与迦腻色迦王同时代。撰有《大庄严经论》和其他佛经,并有《佛所行赞》《美难陀》等著名文学作品。2三乘:其一是声闻乘,或称小乘,觉悟四谛之理而证阿罗汉果。其二是缘觉乘,或称中乘、辟支佛乘,觉悟十二因缘之理而证辟支佛果。其三是菩萨乘,或称大乘,经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而证无上菩提。乘,是车乘,譬喻佛教的教法,能使人臻于果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