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勃卢山龙池及乌仗那国王统传说1

十、蓝勃卢山龙池及乌仗那国王统传说 1

观自在菩萨像西北百五十里,至蓝勃卢山。山岭有龙池,周三十余里,渌波浩汗,清流皎镜。

昔毗卢择迦王前伐诸释2,四人拒军者,宗亲摈逐,各自分飞。其一释种3,既出国都,跋涉疲弊,中路而止。时有一雁飞趣其前,既以驯狎,因即乘焉。其雁飞翔,下此池侧。释种虚游,远适异国,迷不知路,假寐树荫。池龙少女游览水滨,忽见释种,恐不得当也,变为人形,即而摩拊。释种惊寤,因即谢曰:“羁旅羸人,何见亲拊?”遂款殷勤,凌逼野合。女曰:“父母有训,祗奉无违。虽蒙惠顾,未承高命。”释种曰:“山谷杳冥,尔家安在?”曰:“我此池之龙女也,敬闻圣族流离逃难,幸因游览,敢慰劳弊。命有燕私,未闻来旨。况乎积祸,受此龙身,人畜殊途,非所闻也。”释种曰:“一言见允,宿心斯毕。”龙女曰:“敬闻命矣,唯所去就。”释种乃誓心曰:“凡我所有福德之力,令此龙女举体成人。”福力所感,龙遂改形,既得人身,深自庆悦。乃谢释种曰:“我积殃运,流转恶趣4。幸蒙垂顾,福力所加,旷劫弊身,一旦改变。欲报此德,糜躯未谢。心愿陪游,事拘物议。愿白父母,然后备礼。”

从观自在菩萨像向西北行走一百五十里,到达蓝勃卢山。山岭上有龙池,方圆三十多里,烟波浩渺,池水清澈如镜。

从前毗卢择迦王征伐释迦族,有四人抗拒来军,遭到亲族驱逐,各自分头逃命。有一释迦族人逃出国都后,长途跋涉,疲惫不堪,在中途停下来。这时有一只大雁飞到他面前,他见雁驯服可亲,就骑到它身上。大雁飞了起来,落到这个龙池边。释迦族人遨游于空中,远到他国,迷失了道路,就在树荫下睡起来。龙池中的少女在岸边游览,忽然见到释迦族人,恐怕身形不相宜,就变为人形,随即上去抚摸他。释迦族人惊醒过来,因之道谢说:“远游疲惫之人,为什么得到你这样的亲近呢?”于是大献殷勤,强迫少女交合。少女说:“父母有教导,我恭敬地遵奉,不敢违背。虽然得到您的垂青,也不敢奉命。”释迦族人说:“山谷幽深,你的家在哪里?”少女说:“我是这个池中的龙王之女,敬闻您的家族流离逃难,我很荣幸地在游览时,慰劳您的疲惫。您让我与您交合,没有征得父母同意。况且我由于积祸,成为龙身,人畜不同类,不能干那种事。”释迦族人说:“只有你答应,我的心愿才能满足。”龙女说:“我听从您的旨意,按您的吩咐去做。”释迦族人于是在心中发誓说:“我愿用我所有的福德之力,使这个龙女变成人形。”由他的福力感应,龙女便改变了形状,得到人身后,她十分喜悦,就向释迦族人致谢说:“我积下祸殃,流转到恶趣之中,荣幸地蒙受您的眷顾,福力施加于我,历经多少世纪的丑恶身躯,一下就改变了。要报答这个恩德,粉身碎骨还不够。心中愿望陪您远游,担心遭人议论。希望回去禀报父母,然后成婚。”

注释 1蓝勃卢山:山名,山址不详。2“昔毗”句:毗卢择迦王,与释迦牟尼为同时代人,是憍萨罗国国王。3释种:释为释迦的简称,释种意为释迦族或释迦族人。4恶趣:众生行恶业,结果必趋于邪恶的处所,这就是恶趣。具体所指,是地狱、饿鬼、畜生三个处所。

龙女还池,白父母曰:“今者游览,忽逢释种,福力所感,变我为人,情存好合,敢陈事实。”龙王心欣人趣,情重圣族,遂从女请。乃出池而谢释种曰:“不遗非类,降尊就卑,愿临我室,敢供洒扫。”释种受龙王之请,遂即其居。于是龙宫之中,亲迎备礼,燕尔乐会,肆极欢娱。释种睹龙之形,心常畏恶,乃欲辞出。龙王止曰:“幸无远舍,邻此宅居,当令据疆土,称大号,总有臣庶,祚延长世。”释种谢曰:“此言非冀。”龙王以宝剑置箧中,妙好白而覆其上,谓释种曰:“幸持此以献国王,王必亲受远人之贡,可于此时害其王也。因据其国,不亦善乎?”释种受龙指诲,便往行献。乌仗那王躬举其,释种执其袂而刺之。侍臣、卫兵喧乱阶陛,释种麾剑告曰:“我所仗剑,神龙见授,以诛后伏,以斩不臣。”咸惧神武,推尊大位。于是沿弊立政,表贤恤患。已而动大众,备法驾,即龙宫而报命,迎龙女以还都。龙女宿业未尽,余报犹在,每至燕私,首出九龙之头。释种畏恶,莫知图计,伺其寐也,利刃断之。龙女惊寤曰:“斯非后嗣之利,非徒我命有少损伤,而汝子孙当苦头痛。”故此国族常有斯患,虽不连绵,时一发动,释种既没,其子嗣位,是嗢呾罗犀那王。唐言上军。

龙女回到龙池,禀报父母说:“今天外出游玩,忽然遇上释迦族人,福力所感应,使我变成了人。心中愿与他结为夫妻,特禀报父母允准。”龙王心中欣喜人趣,看重释迦家族,于是答应了女儿的请求。随即出池向释迦族人道谢说:“你不嫌弃非人的种类,屈尊而就卑下,则请光临我家,我女儿愿为你洒扫庭除。”释迦族人接受龙王的邀请,就住在龙宫中。于是在龙宫里,举行迎亲之礼,新婚燕尔,极其欢快。释迦族人见到龙的形状,心中总觉得可怕厌恶,就打算告辞出宫。龙王制止他说:“希望不要远离,就在附近定居,我当使你占据疆土,称尊号,拥有臣庶,国祚绵长。”释迦族人称谢说:“这不是我所希望的。”龙王把宝剑放在盒子中,用上等的白细棉布覆盖在上面,对释迦族人说:“希望你拿上这块布献给国王,国王一定亲自接受远方来人的贡品,你可在此时刺杀国王。乘机据有这个国家,不是很好的事吗?”释迦族人接受了龙王的教导,就前往献礼。当乌仗那国王亲自举起细棉布时,释迦族人抓住他的衣袖刺杀了他。侍臣和卫兵在宫殿里喧闹不已,释迦族人挥着剑告诉他们说:“我所拿的剑,是神龙授予的,用来诛杀后降伏和不肯臣服的人。”众人畏惧他的神勇,推尊他为王。他于是针对弊政设置政策,表彰贤士,救济穷人。随后率领大队人马,备置车马,到龙宫复命,迎接龙王回都城。龙女往世的业报没有完结,剩余的果报还存在,每到宴会娱乐时,头上就冒出九个龙头。释迦族人害怕、厌恶,不知道如何是好,等到龙女睡着后,用快刀割断了龙头。龙女惊醒后说:“这对后代不利,不只是我的生命稍有损伤,你的子孙也将会患头痛的病。”所以这个国家的王族常患头痛病,虽不长久持续下去,却时而发作。释迦族人死后,他的儿子继位,就是嗢呾罗犀那王。(唐朝语言称上军。)

上军王嗣位之后,其母丧明。如来伏阿波逻罗龙还也,从空下其宫中。上军王适从游猎,如来因为其母略说法要。遇圣闻法,遂得复明。如来问曰:“汝子,我之族也,今何所在?”母曰:“旦出畋游,今将返驾。”如来与诸大众寻欲发引,王母曰:“我唯福遇,生育圣族,如来悲愍,又亲降临,我子方还,愿少留待。”世尊曰:“斯人者,我之族也,可闻教而信悟,非亲诲以发心。我其行矣,还语之曰:‘如来从此往拘尸城娑罗树间入涅槃1,宜取舍利,自为供养。’”如来与诸大众凌虚而去。上军王方游猎,远见宫中光明赫奕,疑有火灾,罢猎而返。乃见其母复明,庆而问曰:“我去几何,有斯祥感,能令慈母复明如昔?”母曰:“汝出之后,如来至此,闻佛说法,遂得复明。如来从此至拘尸城娑罗树间,当入涅槃,召汝速来分取舍利。”时王闻已,悲号顿躄2,久而醒悟,命驾驰赴。至双树间,佛已涅槃。时诸国王轻其边鄙,宝重舍利,不欲分与。是时天、人大众重宣佛意,诸王闻已,遂先均授。

上军王继位后,他的母亲失明。如来在降伏阿波逻罗龙返回途中,从空中降到宫中。上军王碰巧游猎在外,如来于是为他的母亲简略地讲说佛法精华。上军王的母亲遇上圣人,听到佛法,眼睛复明。如来问她说:“你的儿子是我同族的人,现在在哪里?”王母说:“他早上出去打猎,一会儿就要回来了。”如来和随从的人就要动身,王母说:“我因福德际遇,得以生育圣族后人,如来慈悲,亲自降临王宫,我儿子马上就回,请稍留等待。”世尊说:“这个国王是我同族的人,可以听到教化而信悟大道,不必我亲自教诲来启发他的心。我就要走了,待他回来后告诉他:‘如来从这里到拘尸城娑罗树间,将入涅槃,可以去取舍利,带回供奉。’”如来和随从者腾空而去。上军王正在打猎,远远望见宫中光芒照耀,疑心有火灾,结束狩猎而归。见到母亲复明,非常高兴地问道:“我去不久,怎会有这等吉祥感应,能使母亲双眼复明如初?”母亲说:“你出城后,如来到了这里,我听佛陀说法,眼睛就复明了。如来从这里前往拘尸城娑罗树间,将入涅槃,召你赶快到那里,去分取舍利。”国王听说后,悲痛地哭泣,倒在地上,很久才苏醒过来,下令驾车奔驰至拘尸城。到双树间,佛陀已经涅槃。当时各国国王轻视上军王来自边地,珍视舍利,不想分给他。这时,天神、贤圣再次宣布佛陀旨意,各国国王听到后,就首先平均分配给他一份。

注释 1拘尸城:即拘尸那揭罗,详见本书卷六“拘尸那揭罗国”条。2躄(bì):仆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