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纳缚僧伽蓝1
城外西南有纳缚唐言新。僧伽蓝,此国先王之所建也。大雪山北作论诸师,惟此伽蓝美业不替。其佛像则莹以名珍,堂宇乃饰之奇宝,故诸国君长利之以攻劫。此伽蓝素有毗沙门天像2,灵鉴可恃,冥加守卫。近突厥叶护可汗子肆叶护可汗3,倾其部落,率其戎旅,奄袭伽蓝,欲图珍宝。去此不远,屯军野次。其夜梦见毗沙门天曰:“汝有何力,敢坏伽蓝?”因以长戟贯彻胸背。可汗惊悟,便苦心痛,遂告群属所梦咎征,驰请众僧,方伸忏谢,未及返命,已从殒殁。
小王舍城外西南有一所纳缚(唐朝语言称为新。)僧伽蓝,是这个国家前代君王所建造的。大雪山以北撰作经论的大师,只有这所寺院事业代代相传。寺院的佛像用名贵的珍珠镶嵌,殿堂屋宇用奇异的宝物装饰,所以各国的君主为贪图珍宝而前来攻打劫掠。寺院中原先有毗沙门天的塑像,其灵验可以仗恃,暗暗地守卫着寺院。最近突厥叶护可汗的儿子肆叶护可汗出动所有的部落,率领所有兵马,袭击寺院,意欲掠夺珍宝。在离寺院不远的地方,扎下营盘驻下来。这天夜里,他梦见毗沙门天说:“你有什么力量,敢毁坏这所寺院?”说着就用长戟戳穿了他的胸背。肆叶护可汗惊醒过来,就感觉到心口痛,于是告诉属下所梦见的受谴责的征兆,派人飞马延请众高僧,将要向他们表示忏悔、道歉,还没等使者返回复命,可汗已经死去。
伽蓝内南佛堂中有佛澡罐,量可斗余,杂色炫耀,金石难名。又有佛牙,其长寸余,广八九分,色黄白,质光净。又有佛扫帚,迦奢草作也4,长余二尺,围可七寸,其把以杂宝饰之。凡此三物,每至六斋5,法侣咸会,陈设供养,至诚所感,或放光明。
这所寺院内南面的佛堂中,有一个佛澡罐,容量有一斗多,各种色彩闪耀,难以判断是金子还是石料制成。又有一颗佛牙,长一寸多,宽八九分,呈黄白色,质地光亮洁净。又有一把佛扫帚,是迦奢草扎成的,长二尺多,粗约七寸,把柄上以各种宝物装饰。这三件物品,每到六斋日,僧俗人众都来聚会,陈设起来加以供奉,有时为众人诚心所感,会放射出光芒。
注释 1纳缚僧伽蓝:意为“新寺”。2毗沙门天:又名多闻天,为四大天王(即中原佛教所谓四大金刚)之一,为北方的守护神。3叶护可汗:西突厥统治者。唐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为伯父所杀,其子被立为肆叶护可汗。4迦奢: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茅草。通常丛生,茎高三尺许。5六斋:在家的人为保持身心的清净,在精进日行善事。精进日为每月的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
伽蓝北有窣堵波,高二百余尺,金刚泥涂,众宝厕饰。中有舍利1,时烛灵光。
伽蓝西南有一精庐,建立以来,多历年所。远方辐凑,高才类聚,证四果者2,难以详举。故诸罗汉将入涅槃示现神通3,众所知识4,乃有建立,诸窣堵波基迹相邻,数百余矣。虽证圣果,终无神变,盖亦千计,不树封记。今僧徒百余人,夙夜匪懈,凡圣难测。
寺院的北面有一座佛塔,高两百多尺,用金刚石的粉末涂饰,并有各种宝物点缀其中。塔中有舍利,时时放射出灵光。
寺院的西南有一处精舍,建造之后,经过了很长的岁月。远方的人聚集到这里,卓越的人物云集于其中,证得圣果的人,难以一一列举。所以一些罗汉将要入寂时,都会显示神通,那些了解他们的人,就为之建立佛塔,塔基彼此相邻,已有几百座了。有的虽然证得圣果,却没有显示神通的,也大约有一千人,没有留下标记。现在全寺僧徒有一百多人,昼夜修行不松懈,谁是凡僧谁是罗汉尚难测定。
注释 1舍利:其意为遗骨,特别是佛或有修行的人的遗骨。2四果:佛教徒修习到圣果的四个阶段,即须陀洹果(预流果)、斯陀含果(一来界)、阿那含果(不还果)、阿罗汉果(无学果)。第一阶段指凡夫初入圣道,断绝三界见惑。第二阶段指断绝欲界九品修惑中的前六品。第三阶段指断绝欲界九品修惑中的后三品。第四阶段指断绝一切见思之惑,永入涅槃。3涅槃:又作泥洹,译为灭度,指脱离一切烦恼,进入自由无碍的境界。后来把高僧逝世,也称为涅槃。4知识:指朋友,识其貌而知其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