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吒厘子城及传说1

一、波吒厘子城及传说 1

殑伽河南有故城,周七十余里,荒芜虽久,基址尚在。昔者人寿无量岁时,号拘苏摩补罗城2,唐言香花宫城。王宫多花,故以名焉。逮乎人寿数千岁,更名波吒厘子城。旧曰巴连弗邑,讹也。

初,有婆罗门高才博学,门人数千,传以授业。诸学徒相从游观,有一书生徘徊怅望。同俦谓曰:“夫何忧乎?”曰:“盛色方刚,羁游履影,岁月已积,艺业无成。顾此为言,忧心弥剧。”于是学徒戏言之曰:“今将为子求娉婚亲。”乃假立二人为男父母,二人为女父母,遂坐波吒厘树3,谓女婿树也。采时果,酌清流,陈婚姻之绪,请好合之期。时假女父攀花枝以授书生曰:“斯嘉偶也,幸无辞焉。”书生之心欣然自得,日暮言归,怀恋而止。学徒曰:“前言戏耳!幸可同归。林中猛兽恐相残害。”书生遂留,往来树侧。景夕之后,异光烛野,管弦清雅,帷帐陈列。俄见老翁策杖来慰,复有一妪携引少女,并宾从盈路,袨服奏乐4。翁乃指少女曰:“此君之弱室也。”酣歌乐宴,经七日焉。学徒疑为兽害,往而求之,乃见独坐树阴,若对上客,告与同归,辞不从命。后自入城,拜谒亲故,说其始末。闻者惊骇,与诸友人同往林中,咸见花树是一大第,童仆役使驰驱往来,而彼老翁从容接对,陈馔奏乐,宾主礼备。诸友还城,具告远近。期岁之后,生一子男。谓其妻曰:“吾今欲归,未忍离阻。适复留止,栖寄飘露。”其妻既闻,具以白父。翁谓书生曰:“人生行乐,讵必故乡?今将筑室,宜无异志。”于是役使灵徒,功成不日。香花旧城,迁都此邑。由彼子故,神为筑城,自尔之后,因名波吒厘子城焉。

殑伽河南岸有座旧城,方圆七十多里,虽然荒芜已久,但基址还存在。从前人的寿命无限长之时,称为拘苏摩补罗城,(唐朝语言称香花宫城。)因王宫花朵多,所以用这个名称。到了人的寿命几千岁时,改名为波吒厘子城。(旧称巴连弗邑,是错误的。)

当初,有位婆罗门才能出众,学问广博,门人有几千,他一心传道授业。众多的学生跟着他出游,有一个书生却在那里徘徊,四处张望。同伴们问他说:“你有什么忧愁啊?”书生回答说:“我血气方刚,游学于外,岁月已久,学业没有成就。一想到这里,忧愁的心情更为加剧。”这时同伴们同他开玩笑说:“现在就为你求婚娶妻。”于是假扮二人为男方父母,二人为女方父母,坐在波吒厘树下,说这树是所谓的女婿树,他们采来花果,盛来清水,按照婚姻的程序,相约结婚的日期。假扮女方父亲的人摘下一根花枝交给书生说:“这就是你的佳人,希望不要推辞。”书生心中欣然自得,傍晚将要回去时,他心恋佳人而停下来。学生们说:“刚才的话是开玩笑,希望你同我们一起回去。树林中猛兽出没,恐怕会伤害你。”书生于是留下来了,来往于树旁。天黑之后,奇异的光芒照耀原野,管弦声清亮高雅,帷帐一排排列出。不久见一个老头拄着拐杖出来慰问,又有一个老妇领出一位少女,宾客随从挤满道路,全都穿着礼服,奏着音乐。老头指着少女说:“这就是你的妻子。”歌舞宴席,一共持续了七天。学生们怀疑他为野兽所害,前去寻找他,只见他独自坐在树荫下,如同接待贵宾。大家请他一同回去,他不听从。后来自己进入城中,拜见亲属朋友,叙述事情经过。听到的人感到惊讶,他和亲友们一同前往树林,都看到花树是一座大宅院,奴仆差役,往来奔走,而那位老头从容应接客人,摆酒席,奏音乐,宾主尽礼。亲友们回到城中,遍告远近。一年之后,书生生了一个儿子,对他的妻子说:“我现在想回去,又不忍心和你离别。而要留下来,又有寄住漂泊的感觉。”他的妻子听说后,便禀报父亲。老头对书生说:“人生享受快乐,何必非在故乡呢?现在就建筑房舍,不要再生异心了。”于是役使神灵,没费几天就盖起了房屋。香花旧城,于是迁于此。由于书生的缘故,神灵为之筑城,从此之后,就称作波吒厘子城了。

注释 1波吒厘子:其地址在今印度北部的巴特那。2拘苏摩补罗城:意译为花城。3波吒厘树:树名,该树开淡红色花,相当于中国的方楸树。4袨(xuàn)服:盛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