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地
大城四周二百里内,彼土之人谓为福地。闻诸先志曰:昔五印度国二王分治,境壤相侵,干戈不息。两主合谋,欲决兵战,以定雌雄,以宁氓俗。黎庶胥怨,莫从君命。王以为众庶者难与虑始也,神可动物,权可立功。时有梵志素知高才,密赍束帛,命入后庭,造作法书,藏诸岩穴。岁月既久,树皆合拱。王于朝坐,告诸臣曰:“吾以不德,忝居大位,天帝垂照,梦赐灵书,今在某山,藏于某岭。”于是下令营求,得书山林之下。群官称庆,众庶悦豫,宣示远近,咸使闻知。其大略曰:“夫生死无涯,流转无极,含灵沦溺,莫由自济。我以奇谋,令离诸苦。今此王城周二百里,古先帝世福利之地。岁月极远,铭记湮灭,生灵不悟,遂沉苦海。溺而不救,夫何谓欤?汝诸含识1,临敌兵死,得生人中,多杀无辜,受天福乐,顺孙孝子,扶侍亲老,经游此地,获福无穷。功少福多,如何失利?一丧人身,三途冥漠2。是故含生,各务修业!”于是人皆兵战,视死如归。王遂下令,招募勇烈,两国合战,积尸如莽。迄于今时,遗骸遍野。时既古昔,人骸伟大。国俗相传,谓之福地。
都城四周两百里之内,当地的人称为福地。听老年人讲:从前五印度国由两个国王分别统治,互相侵犯边境,战争不断。两个国王一起商议,想决一死战,以定胜负,从此使民众安宁。然而民众怨恨,没有人听从君王命令。国王认为民众是难以在谋事之始可以同他们商议的,而神能感动人心,可借神力建立功业。当时有位婆罗门教徒以才能出众著称,国人派人秘密送去礼品,召他进入宫中,撰作神谕,藏到岩洞中。过了若干年,树木都长得要两人合抱那么粗了。国王坐在朝堂上,告诉臣属说:“吾以无德之人,愧居国王之位,受到天帝的眷顾,梦中赐给我神书,现在藏在某山某岭中。”于是下令寻找,在山林之下得到了神书。百官齐声庆贺,百姓一片喜悦,远近传布,使人人都知道了。神书的内容大致是:“生死没有边际,轮回没有休止,众生沉溺苦海,没有办法渡至彼岸。我有奇特的谋略,可使你们脱离苦难。现在这座王城周长两百里,是古代先帝世代的福地。由于时代久远,铭刻标记都已湮没,众生不能觉悟,因此沉入苦海。沉溺而不救助,怎么行呢?你们一切人,对敌交战而死,将转生为人,多杀无辜者,会受到上天的赐福。又有孝子贤孙服侍亲人长辈,经过此地,便可得到无穷的幸福。功劳少而得福多,如何要错过机会?一旦丧失人身,便在三恶道中流转。所以你们要尽力去完成自己的事业。”这时人们都学习打仗,视死如归。国王于是下令招募勇猛之士,两国交战,尸体堆积如树丛。直到现在,尸骨仍漫山遍野。由于那是古代的事,人的骨骸又长又大。国内民间相传,称这里为福地。
注释 1含识:有心识者,指人类。2三途:即三恶道。是三种罪恶的世界,由恶业召感而来,分别为地狱、饿鬼、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