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时

四、岁时

若乃阴阳历运,日月次舍,称谓虽殊,时候无异,随其星建,以标月名。1时极短者,谓刹那也2。百二十刹那为一呾刹那,六十呾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为一时,六时合成一日一夜,昼三夜三。居俗日夜分为八时3。昼四夜四,于一一时各有四分。月盈至满,谓之白分;月亏至晦,谓之黑分。黑分或十四日、十五日,月有小大故也。黑前白后,合为一月。六月合为一行。日游在内,北行也;日游在外,南行也。4总此二行,合为一岁。又分一岁以为六时。正月十六日至三月十五日,渐热也;三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盛热也;五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雨时也;七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茂时也;九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渐寒也;十一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盛寒也。如来圣教,岁为三时。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热时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时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时也。或为四时,春、夏、秋、冬也。春三月谓制呾逻月、吠舍佉月、逝瑟吒月,当此从正月十六日至四月十五日。夏三月谓沙荼月、室罗伐拿月、婆达罗钵陁月,当此从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秋三月谓湿缚庾阇月、迦剌底迦月、末伽始罗月,当此从七月十六日至十月十五日。冬三月谓报沙月、磨袪月、颇勒窭拿月,当此从十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故印度僧徒依佛圣教,坐雨安居,或前三月,或后三月。前三月当此从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后三月当此从六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前代译经律者,或云坐夏,或云坐腊,斯皆边裔殊俗,不达中国正音5,或方言未融,而传译有谬。又推如来入胎、初生、出家、成佛、涅槃日月,皆有参差,语在后记。

至于阴阳变化、历法推算,日月的出没,称谓虽有不同,时令却没有差别,都依照星宿,来标出月名。时间极为短暂的,称为刹那。一百二十刹那为一呾刹那,六十呾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为一时,六时合成一日一夜,(白日三时夜晚三时。)世俗之人把一日一夜分为八时。(白日四时夜晚四时,每一时各有四分。)月亮由盈到满这段时间,称为白分;月亮由亏到暗这段时间,称为黑分。黑分有时十四天,有时十五天,是月份有大有小的缘故。黑分在前,白分在后,合成一月。六个月合成一行。太阳运行在内,称为北行;太阳运行在外,称为南行。总合这二行,成为一年。又分一年为六时。正月十六日至三月十五日,是渐热时节;三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是盛热时节;五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是降雨时节;七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是草木繁茂时节;九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是渐寒时节;十一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是盛寒时节。按照如来的佛教,一年分为三时。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是炎热时节;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是降雨时节;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是寒冷时节。也有的分为四时,就是春夏秋冬。春天三个月称制呾逻月、吠舍佉月、逝瑟吒月,相当于我国的正月十六日至四月十五日。夏天三个月称沙荼月、室罗伐拿月、婆达罗钵陁月,相当于我国的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秋天三个月称湿缚庾阇月、迦剌底迦月、末伽始罗月,相当于我国的七月十六日至十月十五日。冬天三个月称报沙月、磨祛月、颇勒窭拿月,相当于我国的十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所以印度的僧徒,依照佛祖教谕,在雨季安居不动,有的在前三月,有的在后三月。前三月相当于我国的五月十六日到八月十五日,后三月相当于我国的六月十六日到九月十五日。前代翻译经律的人,有的说坐夏,有的说坐腊,这都是边远地区的特殊风俗,不通晓中印度的标准语言,也有的是不理解方言,而翻译有误。此外还推算如来投胎、诞生、出家、成佛、涅槃的日期,都有出入,将在后面谈到。

注释 1“随其”二句:古代印度以肉眼观察到的星宿为标准,划分天空的分野,有二十八宿、十二宫、七曜之别,又以星宿名称来标月名。一年自正月起至十二月分别称为:角月、氐月、心月、箕月、女月、室月、娄月、昴月、觜月、鬼月、星月、翼月。2刹那:古代印度最小的计时单位。3“居俗”句:居俗即世俗,全句谓世俗之人分一天为八时,与佛教分为六时有异。4“日游在内”二句:古代印度根据太阳的运行,提出了十二宫之时,北行是指冬至到夏至的运行。“日游在外”二句:指太阳从夏至到冬至的运行。5中国:这里指中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