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揵椎声窣堵波及提婆故事1
阿摩落伽窣堵波西北故伽蓝中,有窣堵波,谓建揵椎声。
初,此城内伽蓝百数,僧徒肃穆,学业清高,外道学人销声缄口。其后僧徒相次殂落,而诸后进莫继前修。外道师资,传训成艺,于是命俦召侣,千计万数,来集僧坊,扬言唱曰:“大击揵椎,招集学人!”群愚同止,谬有扣击,遂白王,请校优劣。外道诸师高才达学,僧徒虽众,辞论庸浅。外道曰:“我论胜。自今已后,诸僧伽蓝不得击揵椎以集众也。”王允其请,依先论制。僧徒受耻,忍诟而退,十二年间不击揵椎。时南印度那伽阏剌树那菩萨唐言龙猛,旧译曰龙树,非也,幼传雅誉,长擅高名,舍离欲爱,出家修学,深究妙理,位登初地2。有大弟子提婆者,智慧明敏,机神警悟,白其师曰:“波吒厘城诸学人等辞屈外道,不击揵椎,日月骤移,十二年矣。敢欲摧邪见山3,然正法炬。”龙猛曰:“波吒厘城外道博学,尔非其俦,吾今行矣。”提婆曰:“欲摧腐草,讵必倾山?敢承指诲,黜诸异学。大师立外道义,而我随文破析,详其优劣,然后图行。”龙猛乃扶立外义,提婆随破其理,七日之后,龙猛失宗4,已而叹曰:“谬辞易失,邪义难扶,尔其行矣,摧彼必矣!”
在阿摩落伽佛塔西北的旧寺院中,有座佛塔,称作建揵椎声。
起初,这座城内寺院有一百多所,僧徒严肃认真,学业清亮高超,外道的学者,只有沉默闭口。其后僧徒相继去世,而后辈学者不能继承前人的事业。外道的导师,传授弟子成材,于是招集同伴,人数成千上万,来到僧徒住处,高声喊道:“大力敲击揵椎,招集你们的学者!”一些愚蠢的僧人一同跑来,胡乱敲击揵椎,于是禀报国王,请求比出优劣。外道各位大师博学多才,僧徒虽然人多,论说却很肤浅。外道们说:“我们辩论获胜了。从今以后,所有寺院不能敲击揵椎来招集众人。”国王答应他们的请求,依照先前的规则。僧徒蒙受耻辱,忍耐着退下去。十二年间,不曾敲击揵椎。当时南印度的那伽阏剌树那菩萨(唐朝语言称龙猛,旧译为龙树,是不对的。)幼小时有美好的名声,长大后独擅高名,舍弃欲念,出家修行学法,深究精妙的佛理,达到初地阶位。他有个叫提婆的大弟子,聪慧灵敏,机警善悟,对老师说:“波吒厘城的一些学人,辩论为外道所屈服,不敲击揵椎,岁月流逝,已经十二年了。我想前去摧毁邪见山,点燃正法的火炬。”龙猛说:“波吒厘城的外道博学多才,你不是他们的对手,还是我现在去吧。”提婆说:“想摧毁腐草,何必倾倒整座山?我愿秉承您的教诲,去驳倒各外道学者。大师先替外道立论,我随文破解,弄清优劣之后,然后考虑出行的事。”龙猛于是确立外道主张,提婆随之击破其理论,七天之后,龙猛失去了宗旨。随后感叹地说:“荒谬的言辞容易失误,邪恶的主张难以扶立,你前去吧,一定可以摧败他们!”
注释 1揵椎:亦作犍椎,是有声能集众人的钟、磬一类器物。2初地:菩萨十地中的初地,即欢喜地。3邪见山:亦作邪山,意为邪恶的、不正确的见解极为顽固,如山一般难以动摇。4失宗:辩论中失去宗旨。
提婆菩萨夙擅高名,波吒厘城外道闻之也,即相召集,驰白王曰:“大王昔纡听览,制诸沙门不击揵椎,愿垂告命,令诸门候,邻境异僧勿使入城,恐相党援,轻改先制。”王允其言,严加伺候。提婆既至,不得入城。闻其制令,便易衣服,叠僧加胝,置草束中,褰裳疾驱,负戴而入。既至城中,弃草披衣,至此伽蓝,欲求止息。知人既寡,莫有相舍,遂宿揵椎台上,于晨朝时,便大振击。众闻伺察,乃客游比丘。诸僧伽蓝,传声响应,王闻究问,莫得其先。至此伽蓝,咸推提婆。提婆曰:“夫揵椎者,击以集众。有而不用,悬之何为?”王人报曰:“先时僧众论议堕负,制之不击,已十二年。”提婆曰:“有是乎?吾于今日,重声法鼓1。”使报王曰:“有异沙门欲雪前耻。”王乃召集学人,而定制曰:“论失本宗,杀身以谢。”于是外道竞陈旗鼓,喧谈异议,各曜辞锋。提婆菩萨既升论座,听其先说,随义析破,曾不浃辰,摧诸异道。国王大臣莫不庆悦,建此灵基,以旌至德。
提婆菩萨一向有很高的名声,波吒厘城的外道听说后,就互相聚集到一起,跑去报告国王说:“大王从前屈尊听取辩论,下令所有沙门不得敲击揵椎,希望你发布命令,规定各个守门官,凡邻境僧人,不放他进城。恐怕他们互相支援,轻易改动先前的命令。”国王答应他们的请求,严密地加以防范。提婆到达后,不能进城。听说国王的命令后,就变换衣服,叠好僧加胝,放到草束中,撩起衣服快步奔走,背着草束进了城。到城中后,丢掉草束披上僧衣,到了这所寺院,要求留宿。有识之士少,没有人肯留他,他于是住到揵椎台上。在早晨天刚亮时,就大声击揵椎。众人听到后去察看,是外地的僧人。各个寺院,都跟着敲击响应。国王听到后查问,没有人知道是谁先敲击的,到了这所寺院,都推说是提婆。提婆说:“所谓揵椎,是用来敲击集合众人的。有揵椎而不用,挂着是为了什么呢?”国王的使者回答说:“先前僧人辩论失败,下令他们不敲击,已经十二年了。”提婆说:“有这个事吗?我在今日要重敲佛法之鼓。”使者报告国王说:“有外国沙门想要洗刷以前的耻辱。”国王于是招集学者,定下规则说:“辩论失去本派宗旨,要以死来谢罪。”这时外道竞相陈列出旗鼓,高声谈论各种主张,各自炫耀口才。提婆菩萨登上论座后,听他们一一说完,然后随其主张批驳,不到十二天工夫,驳倒了所有外道。国王和大臣没有人不庆幸欢乐,于是建造这座佛塔,来表彰提婆菩萨的大德。
注释 1法鼓:比喻佛法的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