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僧伽罗传说
佛法所记1,则曰:昔此宝洲大铁城中,五百罗刹女之所居也2。城楼之上竖二高幢,表吉凶之相,有吉事吉幢动,有凶事凶幢动。恒伺商人至宝洲者,便变为美女,持香花,奏音乐,出迎慰问,诱入铁城,乐燕会已,而置铁牢中,渐取食之。
佛教典籍的记载中,则是这样说的:从前这个宝洲的大铁城中,居住着五百罗刹女。城楼上竖着两面高幢,显示吉凶的征兆。有吉事出现吉幢就飘动,有凶事出现凶幢就飘动。罗刹女总是在商人来到宝洲时,就变为美女,拿着香花,奏着音乐,出来迎接慰问,引诱商人进入铁城,在欢乐宴饮之后,把他们关进铁牢中,不断地取出吃用。
注释 1佛法所记:佛典中的记载。僧伽罗建国传说,佛典之中最早是巴利文《本生经》里的《云马本生》。2罗刹女:吃人的鬼女。
时赡部洲有大商主僧伽者,其子字僧伽罗。父既年老,代知家务,与五百商人入海采宝,风波飘荡,遇至宝洲。时罗刹女望吉幢动,便赍香花,鼓奏音乐,相携迎候,诱入铁城。商主于是对罗刹女王欢娱乐会,自余商侣,各相配合,弥历岁时,皆生一子。诸罗刹女情疏故人,欲幽之铁牢,更伺商侣。时僧伽罗夜感恶梦,知非吉祥,窃求归路,遇至铁牢,乃闻悲号之声。遂升高树,问曰:“谁相拘絷,而此怨伤?”曰:“尔不知耶?城中诸女,并是罗刹,昔诱我曹入城娱乐。君既将至,幽牢我曹,渐充所食,今已太半,君等不久亦遭此祸。”僧伽罗曰:“当图何计,可免危难?”对曰:“我闻海滨有一天马,至诚祈请,必相济渡。”僧伽罗闻已,窃告商侣,共望海滨,专精求救。是时天马来告人曰:“尔辈各执我毛鬣1,不回顾者,我济汝曹,越海免难,至赡部洲,吉达乡国。”诸商人奉指告,专一无贰,执其髦鬣。天马乃腾骧云路,越济海岸。
这时赡部洲有个大商主,名叫僧伽,他的儿子叫僧伽罗。父亲年老之后,儿子代管家中事务,和五百个商人入海采集珍宝,在风浪中漂泊,来到了宝洲。这时罗刹女望见吉幢飘动,就拿着鲜花,吹奏音乐,相率出来迎候,引诱商人进入铁城。商主于是和罗刹女王欢乐相会,其余的商人,也各自和罗刹女相配,过了一年,都生下一个儿子。这时罗刹女们对旧情人感情逐渐疏远,想把他们囚禁到铁牢中,再等待下一批商人。其时僧伽罗夜晚做了一个恶梦,知道不吉祥,暗自寻找回去的路,到了铁牢,就听到悲痛号哭的声音。他登上高大的树木,问道:“是谁囚禁你们,而如此地怨恨悲伤?”对方回答说:“你不知道吗?城中的女子,都是罗刹,从前引诱我们入城娱乐。在你们将要到来时,把我们囚禁起来,不断地充当食品,现在已吃了一大半,你们不久也要遭受这种祸患。”僧伽罗说:“该想什么办法,才可避免这种危难?”对方回答说:“我听说海边有一匹天马,真诚地祈求,必定会帮助你们渡过难关的。”僧伽罗听说后,暗中告诉商人们,共同望着海滨,专心地求救。这时天马来告诉商人说:“你们各自抓住我的鬃毛,不要回头张望,我可以救助你们,越过海洋避免祸难,到达赡部洲,平安回故乡。”商人们听从吩咐,专心致志,抓住天马的鬃毛。天马于是飞身入云端,向海岸飞去。
注释 1鬣(liè):某些兽类如马、狮子等颈上的长毛。
诸罗刹女忽觉夫逃,遂相告语,异其所去,各携稚子凌虚往来。知诸商人将出海滨,遂相召命,飞行远访。尝未逾时,遇诸商侣,悲喜俱至,涕泪交流,各掩泣而言曰:“我惟感遇,幸会良人,室家有庆,恩爱已久,而今远弃,妻子孤遗,悠悠此心,谁其能忍?幸愿留顾,相与还城。”商人之心未肯回虑,诸罗刹女策说无功,遂纵妖媚,备行娇惑。商侣爱恋,情难堪忍,心疑去留,身皆退堕。罗刹诸女更相拜贺,与彼商人携持而去。僧伽罗者,智慧深固,心无滞累,得越大海,免斯危难。
罗刹女们忽然察觉丈夫逃跑,转相告诉,惊异他们的离去,各自携带幼小的孩子,凌空追赶上来。知道商人将要离开海滨,就互相呼唤,飞奔寻找。没过多长时间,就赶上了商人,悲喜交集,鼻涕眼泪一起流,各自掩面哭泣说:“我是因缘巧遇,荣幸遇上夫君,家庭幸福,恩爱已久,现在却远远地抛弃,妻子小儿孤单,这片悲愁的心,谁能忍得下?希望留下来,一起回到城中。”商人的心不肯回转,罗刹女们见劝说无效,就施展妖冶媚术,极尽诱惑之能事。商人们心生爱意,情欲难以控制,心中对去留疑惑,就从天马身上坠落。罗刹女们互相拜贺,和那些商人,相携而去。只有僧伽罗,智慧深固,心中没有牵挂,得以越过大海,免除了这场危难。
时罗刹女王空还铁城,诸女谓曰:“汝无智略,为夫所弃,既寡艺能,宜勿居此。”时罗刹女王持所生子,飞至僧伽罗前,纵极媚惑,诱请令还。僧伽罗口诵神咒,手挥利剑,叱而告曰:“汝是罗刹,我乃是人,人鬼异路,非其匹合。若苦相逼,当断汝命。”罗刹女知诱惑之不遂也,凌虚而去,至僧伽罗家,谓其父僧伽曰:“我是某国王女,僧伽娶我为妻,生一子矣,赍持宝货,来还乡国。泛海遭风,舟楫漂没,唯我子母及僧伽罗,仅而获济。山川道阻,冻馁艰辛,一言忤意,遂见弃遗,詈言不逊,骂为罗刹。归则家国辽远,止则孤遗羁旅。进退无依,敢陈情事。”僧伽曰:“诚如所言,宜时即入室。”居未久,僧伽罗至。父谓之曰:“何重财宝,而轻妻子?”僧伽罗曰:“此罗刹女也。”则以先事具白父母,而亲宗戚属咸事驱逐。时罗刹女遂以诉王,王欲罪僧伽罗。僧伽罗曰:“罗刹之女,情多妖惑。”王以为不诚也,而情悦其淑美,谓僧伽罗曰:“必弃此女,今留后宫。”僧伽罗曰:“恐为灾祸。斯既罗刹,食唯血肉。”王不听僧伽罗之言,遂纳为妻。其后夜分,飞还宝渚,召余五百罗刹鬼女共至王宫,以毒咒术残害宫中,凡诸人畜,食肉饮血,持其余尸,还归宝渚。旦日群臣朝集,王门闭而不开,候听久之,不闻人语。于是排其户,辟其门,相从趋进,遂至宫庭,阒其无人,唯有骸骨。群官僚佐相顾失图,悲号恸哭,莫测祸源。
其时罗刹女王独自一人回到铁城,众多女子对她说:“你没有智谋,被丈夫抛弃,既然缺乏技能,不应再住在这里。”这时罗刹女王带着所生的儿子,飞到僧伽罗面前,用尽媚术诱惑,诱使他回去。僧伽罗口中诵起神咒,手里挥动利剑,呵斥她说:“你是罗刹,我是人。人和鬼不同类,不可以匹配结合。你如苦苦相逼,我将断绝你的性命。”罗刹女知道诱惑不能成功,凌空而去,到达僧伽罗的家,欺骗他的父亲僧伽说:“我是某国国王的女儿,僧伽罗娶我为妻,已生下一个儿子了。带着宝货,回到故国,渡海时遭到风暴,船只沉没。只有我们母子和僧伽罗,勉强得以生还。山川阻隔,饥寒交迫,历尽艰辛,却因一句话不称他的心,就被遗弃了,出言不逊,骂我为罗刹。我若回故国,路途遥远,留在这里,又孤独无依靠,进退无路,特禀报于您!”僧伽说:“果真如你所言,应马上住进来。”住下不久,僧伽罗到家了。父亲问他说:“你为什么看重财宝,而轻视妻子儿女?”僧伽罗说:“这是个罗刹女。”就把先前的事一一禀告父母,他的亲属本族,都一起驱逐罗刹女。这时罗刹女就去国王那里控告,国王想加罪于僧伽罗,僧伽罗说:“罗刹女子,惯于以妖媚迷惑人。”国王认为僧伽罗所言不真实,而心中喜爱罗刹女的美貌,就对僧伽罗说:“你一定要抛弃这个女子的话,现在就留她在后宫。”僧伽罗说:“我担心她将造成灾祸。她既是罗刹,便专门喝血吃肉。”国王不听僧伽罗的话,就纳罗刹女为妻。后来,在某一天半夜里,罗刹女飞回宝洲,招集其余的五百罗刹女,一起到王宫中,以毒咒法术,残害宫中生灵,凡是人畜,就吃其肉而喝其血,还带着其余的尸体,回到宝洲上。第二天早晨,群臣上朝集会,王宫大门关着未打开,等待、倾听了很久,没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于是打开窗户,推开门,一起进去,到了内宫庭院,里面空无一人,只有骸骨。群臣僚属互相看着,不知怎么办好,悲痛地哭泣,不知道祸患的根源。
僧伽罗具告始末,臣庶信然,祸自招矣。于是国辅、老臣、群官、宿将,历问明德,推据崇高,咸仰僧伽罗之福智也,乃相议曰:“夫君人者,岂苟且哉?先资福智,次体明哲,非福智无以享宝位,非明哲何以理机务?僧伽罗者,斯其人矣。梦察祸机,感应天马,忠以谏主,智足谋身。历运在兹,惟新成咏。”众庶乐推,尊立为王。僧伽罗辞不获免,允执其中,恭揖群官,遂即王位。于是沿革前弊,表式贤良。乃下令曰:“吾先商侣在罗刹国,死生莫测,善恶不分。今将救难,宜整兵甲,拯危恤患,国之福也;收珍藏宝,国之利也。”于是治兵,浮海而往。时铁城上凶幢遂动,诸罗刹女睹而惶怖,便纵妖媚,出迎诱诳。王素知其诈,令诸兵士口诵神咒,身奋武威。诸罗刹女蹎坠退败,或逃隐孤岛,或沈溺洪流。于是毁铁城,破铁牢,救得商人,多获珍宝。招募黎庶,迁居宝洲,建都筑邑,遂有国焉。因以王名而为国号。僧伽罗者,即释迦如来本生之事也。
僧伽罗详细地报告事情的始末,臣庶都相信,祸患是国王自己招致的。这时国家的宰辅、旧臣属、众官员、老将领,遍访贤明有德之人,推举德行高尚的人,都敬仰僧伽罗的福德智慧,就互相议论说:“统治民众的人,岂可随随便便?先要有福德智慧,其次要明察事理,没有福德智慧便不能享有王位,不明察事理如何能处理机要事务?僧伽罗,就是合适的人。他梦中察觉到祸患的征兆,感应了天马,忠诚能规劝国君,智谋足以保全自身。这是天命和气运如此,新的基业值得歌咏。”众官员、百姓都乐于推举,尊立僧伽罗为王。僧伽罗推辞不掉,只好恭敬从命,向群官作揖,登上王位。于是革除前朝弊政,表彰贤良。随之下令说:“我先前与商人们在罗刹国中,他们死生莫测,善恶不分。现在将要救援他们脱离危难,应整顿军队。拯救受难同胞,是国家的福祉;收集珍珠宝货,是国家的利益。”于是训练军队,浮海前往。这时铁城上凶幢飘动,罗刹女看到后惶恐不安,便施展妖法媚术,出城迎接,引诱诳骗。国王一向知道其中有诈,就下令兵士口诵神咒,奋勇地冲击。罗刹女们跌倒败退,有的逃到孤岛上躲起来,有的淹死在汪洋大海中。僧伽罗于是毁坏铁城,打破铁牢,救出商人,得到很多的珠宝。随后召募黎民百姓,迁居到宝洲上,建都筑城,便有了国家。又以国王的名字作为国号。这位僧伽罗,是释迦如来的本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