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鼓传说
城东南百余里有大河1,西北流,国人利之,以用溉田。其后断流,王深怪异。于是命驾问罗汉僧曰:“大河之水,国人取给,今忽断流,其咎安在?为政有不平,德有不洽乎?不然,垂谴何重也?”罗汉曰:“大王治国,政化清和。河水断流,龙所为耳。宜速祠求,当复昔利。”王因回驾,祠祭河龙。忽有一女凌波而至,曰:“我夫早丧,主命无从。所以河水绝流,农人失利。王于国内选一贵臣,配我为夫,水流如昔。”王曰:“敬闻,任所欲耳。”龙遂目悦国之大臣。王既回驾,谓群下曰:“大臣者,国之重镇;农务者,人之命食。国失镇则危,人绝食则死。危死之事,何所宜行?”大臣越席,跪而对曰:“久已虚薄,谬当重任。常思报国,未遇其时。今而预选,敢塞深责。苟利万姓,何吝一臣?臣者国之佐,人者国之本,愿大王不再思也。幸为修福,建僧伽蓝。”王允所求,功成不日。其臣又请早入龙宫,于是举国僚庶,鼓乐饮饯。其臣乃衣素服,乘白马,与王辞诀,敬谢国人。驱马入河,履水不溺,济乎中流,麾鞭画水,水为中开,自兹没矣。顷之,白马浮出,负一旃檀大鼓,封一函书。其书大略曰:“大王不遗细微,谬参神选,愿多营福,益国滋臣。以此大鼓,悬城东南,若有寇至,鼓先声震。”河水遂流,至今利用。岁月浸远,龙鼓久无。旧悬之处,今仍有鼓。池侧伽蓝,荒圮无僧。
在都城东南一百多里,有一条大河,向西北方向流,国中百姓利用河水,以灌溉农田。后来河水断流,国王深感怪异。于是命令驾车,亲自去询问罗汉僧,说:“大河里的水,国人取而用之,现在忽然断流,罪责在哪里?是施政不公正,还是仁德不周遍?不然的话,上天的谴告怎么这样严厉呢?”罗汉说:“大王治国,政治清明,教化协和。河水断流,只是龙所为。应赶紧去祭祀祈求,便可恢复以前的利益。”国王于是回去,祭祀河龙。忽然有一位女子踏着波浪而来,说:“我的丈夫早死,使我没有夫主之命可以听从。所以河水断流,农民失去灌溉之利。国王可在国内选择一个显贵的臣属,配给我为丈夫,河水就会像从前一样流动了。”国王说:“恭敬地听到了您的意愿,丈夫任您挑选。”龙女于是观察,爱上了国王的大臣。国王回宫后,对群臣说:“大臣是国家的栋梁,农业是人民的生命。国家失去栋梁就危险,人民断绝粮食就死亡。遇上危险、死亡的事,该怎么办呢?”大臣走出座位,跪着回答说:“我很久以来尸位素餐,忝居重要地位。常常思念报效国家,没有遇到时机。现在被选上,愿以此来弥补重大责任。如果有利于广大的百姓,何必吝惜一个臣子?臣子是国君的辅佐,而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希望大王不要再考虑了。唯愿大王为我修福,建立寺院。”国王答应了他的请求,没多少天就建成了。大臣又请求早日进入龙宫。于是全国的官吏百姓,击鼓奏乐,设宴为他饯行。这位大臣穿上素色服装,骑着白马,和国王告别,向人们致谢。他坐着马进入河流,踩水而不沉溺,到了中央,挥着皮鞭画水,水为之分开,他便从中间沉下去。过了一会儿,白马浮出水面,驮着一个檀木大鼓,还有一封信。信上的大意是说:“大王不遗弃细微的人物,使我有幸为神挑选,希望陛下多积福德,有益于国家,施恩于臣下。请把这个大鼓悬挂在都城东南,如果有敌寇到来,大鼓就会事先发声震响。”从此河水重新流淌,至今为百姓利用。岁月已久,龙鼓早已没有了。旧日悬鼓之处,现在别有一鼓。池水旁边的寺院,则已荒芜倒塌,没有僧人了。
注释 1大河:当指今玉珑喀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