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胜军故事

1.胜军故事

杖林中近有邬波索迦阇耶犀那者1,唐言胜军。西印度刹帝利种也,志尚夷简,情悦山林,迹居幻境,心游真际2,内外典籍,穷究幽微,辞论清高,仪范闲雅。诸沙门、婆罗门、外道异学、国王、大臣、长者、豪右,相趣通谒,伏膺请益。受业门人,十室而六。年渐七十,耽读不倦,余艺捐废,唯习佛经,策励身心,不舍昼夜。印度之法,香末为泥,作小窣堵波,高五六寸,书写经文,以置其中,谓之法舍利也。数渐盈积,建大窣堵波,总聚于内,常修供养。故胜军之为业也,口则宣说妙法,导诱学人,手乃作窣堵波,式崇胜福,夜又经行礼诵,宴坐思惟,寝食不遑,昼夜无怠。年百岁矣,志业不衰。三十年间,凡作七拘胝唐言亿。法舍利窣堵波。每满一拘胝,建大窣堵波,而总置中,盛修供养,请诸僧众,法会称庆。其时神光烛曜,灵异昭彰。自兹厥后,时放光明。

杖林中近来有一位居士叫阇耶犀那,(唐朝语言称胜军。)是西印度刹帝利种姓,他志向崇尚简朴,爱好山水,身处虚幻之境,心在真如法性,内外的典籍,穷究其奥妙之处,谈吐清雅,仪态端方。众多的沙门、婆罗门、外道异学、国王、大臣、学者、豪族,相率前往求见,恭敬地请教。受业的门人,十家中便有六家。年近七十,勤读不知疲倦,其他学业都放弃,只研习佛经,鞭策自己,不分白天黑夜。印度有一种习俗,用香末和成泥,制成小佛塔,高五六寸,书写经文,放到塔内,称作法舍利。数额逐渐积累,就建立大佛塔,把小塔聚集于内,常年虔诚地供养。所以胜军致力于学业,口中宣讲佛法,引导学人,手中制作佛塔,修福积德,夜晚又散步诵经,静坐沉思,寝食顾不上,昼夜不懈怠。已经一百岁了,意志仍不衰退。三十年中,共制作了七拘胝(唐朝语言称作亿。)法舍利佛塔。每满一拘胝,就建大佛塔,聚集于其中,隆重地供养,请来僧人,举行法会庆贺。这时神光照耀,灵异清晰可见。从此以后,时常放射光芒。

注释 1阇耶犀那:公元七世纪印度著名学者,精通宗教哲学、天文、地理、医方术数,因明学造诣尤深。玄奘曾从其求学二年。2真际:至真之义,指释迦牟尼所说的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