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衣饰

六、衣饰

衣裳服玩,无所裁制,贵鲜白,轻杂彩。男则绕腰络腋,横巾右袒。女乃襜衣下垂1,通肩总覆。顶为小髻,余发垂下。或有剪髭,别为诡俗。首冠花䯹,身佩璎珞2。其所服者,谓憍奢耶衣及㲲布等。憍奢耶者,野蚕丝也。摩衣3,麻之类也。顩墟严反。钵罗衣4,织细羊毛也。褐剌缡衣5,织野兽毛也。兽毛细软,可得缉绩,故以见珍而充服用。其北印度风土寒烈,短制褊衣,颇同胡服。外道服饰,纷杂异制。或衣孔雀羽尾,或饰髑髅璎珞,或无服露形,或草板掩体,或拔发断髭,或蓬鬓椎髻,裳衣无定,赤白不恒。沙门法服6,惟有三衣及僧却崎、泥缚些桑个反。那7。三衣裁制,部执不同,或缘有宽狭,或叶有小大。僧却崎唐言掩腋。旧曰僧祇支,讹也。覆左肩,掩两腋,左开右合,长裁过腰。泥缚些那唐言裙。旧曰涅槃僧,讹也。既无带襻8,其将服也,集衣为褶9,束带以绦,褶则诸部各异,色乃黄赤不同。刹帝利、婆罗门清素居简,洁白俭约。国王、大臣服玩良异,花宝冠以为首饰,环钏璎珞而作身佩。其有富商大贾,唯钏而已。人多徒跣,少有所履。染其牙齿,或赤或黑,齐发穿耳,修鼻大眼,斯其貌也。

衣裳服饰,不用裁缝,崇尚纯白色,轻视杂色。男人用布环绕腰间,上达腋下,横着长巾在两肩上,露出右臂。女人则围裙下垂,两肩全部遮盖起来。头顶梳成小髻,其余的头发下垂。有的人剪去胡须,还有一些别的怪异的习俗。头上戴花环,身上佩饰物。所穿的衣服,称作憍奢耶衣和细棉布衣等等。所谓憍奢耶,是野蚕丝。摩衣,属麻布一类的衣服。顩钵罗衣,是细羊毛织成的衣服。褐剌缡衣,是野兽毛织成的衣服。兽毛又细又软,可以纺织,所以为人珍视,做成衣服。北印度气候寒冷,穿短式的紧身衣,与胡人衣服有些相同。外道人士的服饰,繁杂多样。有的穿上孔雀羽尾,有的装饰上头骨项链,有的没有衣服露出形体,有的用草和板子遮蔽全身,有的拔去头发剪断胡须,有的鬓发蓬散在头上编个小髻,衣裳没有定制,红色、白色也不固定。沙门的法服,只有三衣和僧却崎、泥缚些那。三衣的裁制,各部派不相同。有的镶边宽狭不同,有的衣幅大小不同。僧却崎(唐朝称掩腋。旧称僧祇支,是错误的。)覆盖左肩,掩蔽两腋,左边敞开右边合拢,长度才过腰部。泥缚些那(唐朝称为裙。旧称涅槃僧,是错误的。)没有带子,在将穿的时候,将衣服收拢为褶子,再用丝带缚住。褶子的形状,各部派各不相同,颜色也有黄与红的不同。刹帝利、婆罗门清廉朴素,居处简约,纯洁如玉,淡泊节俭。国王、大臣的服饰珍玩则迥然有异,以花环宝冠为头上装饰,以镯子项链为身上佩戴之物。有的富商大贾,仅有镯子而已。人们大多赤脚,少有穿鞋子的。对牙齿染色,有红色有黑色,剪平头发,耳朵穿孔,高鼻子大眼睛,这就是他们的相貌。

注释 1襜(chān)衣:遮至膝前的短衣,即围裙。2璎珞:串珠玉而成的装饰物。3(zōu)摩衣:麻制的衣服。摩意思为麻。4顩(yǎn)钵罗衣:细羊毛织的衣服。5褐剌缡衣:褐剌缡的语源不详,疑为野兽毛织成的防雨衣。6沙门:亦作桑门,即僧徒。7泥缚些那:佛教僧徒系于腰部的方裙,又译作禅裙。8襻(pàn):系衣裙的带,扣住纽扣的套。9褶(zhě):衣裙上的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