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奢布罗城及护法伏外道遗迹1

三、迦奢布罗城及护法伏外道遗迹 1

龙窟东北大林中,行七百余里,渡殑伽河,北至迦奢布罗城,周十余里,居人富乐。城傍有故伽蓝,唯余基址,是昔护法菩萨伏外道处2。此国先王扶于邪说,欲毁佛法,崇敬外道。外道众中召一论师,聪敏高才明达幽微者,作伪邪书千颂,凡三万二千言,非毁佛法,扶正本宗。于是召集僧众,令相榷论。外道有胜,当毁佛法;众僧无负,断舌以谢。是时僧徒惧有退负,集而议曰:“慧日已沉3,法桥将毁4,王党外道,其可敌乎?事势若斯,计将安出?”众咸默然,无竖议者。护法菩萨年在幼稚,辩慧多闻,风范弘远,在大众中扬言赞曰:“愚虽不敏,请陈其略。诚宜以我疾应王命。高论得胜,斯灵祐也;征议堕负,乃稚齿也。然则进退有辞,法僧无咎。”佥曰:“允谐。”如其筹策,寻应王命,即升论座。外道乃提顿纲网,抑扬辞义,诵其所执,待彼异论。护法菩萨纳其言而笑曰:“吾得胜矣!将覆逆而诵耶?为乱辞而诵耶?”外道怃然而谓曰:“子无自高也。能领语尽,此则为胜,顺受其文,后释其义。”护法乃随其声调,述其文义,辞理不谬,气韵无差。于是外道闻已,欲自断舌。护法曰:“断舌非谢,改执是悔。”即为说法,心信意悟。王舍邪道,遵崇正法。

在龙窟东北的大林中,行走七百多里,渡过殑伽河,向北到达迦奢布罗城,方圆十多里,居民富裕欢乐。城旁有所旧寺院,只剩下地基,是从前护法菩萨降伏外道的地方。这个国家的前代君王扶植邪说,想毁弃佛法,崇敬外道。从外道中招集到一个论师,此人聪明敏捷,才能出众,通达深奥的道理,造作出邪书一千颂,共三万二千字,诋毁佛法,立本派为正宗。这时,国王招集僧徒,让他们和外道辩论。如外道取胜,将毁弃佛法;假使僧人不输,外道就断舌谢罪。当时僧徒担心失败,聚集在一起商议说:“智慧的太阳已经落下,佛法的桥梁将要毁掉,国王偏袒外道,我们抵挡得住吗?形势如此,有什么计策呢?”众人都不出声,没有提出建议的。护法菩萨这时还年轻,善辩有智慧,博识多闻,风度不凡,气势宏大,在众人中放声大论说:“我虽然不敏捷,请求陈说谋略,实在应赶快让我去接受王命。如果辩论得胜,这是神灵的佑护;如果辩论失败了,是因为我还幼小。这样便进退都有话说,佛法、僧徒都没有损伤。”众人都说:“很好。”就按他的筹划,马上响应国王命令,登上了辩论席。外道于是提纲挈领,以抑扬顿挫的声调,诵读他的观点,等待对方的不同意见。护法菩萨听了他的论述后笑着说:“我取胜了。你是让我倒着顺序背诵呢?还是打乱顺序背诵呢?”外道茫然若失,说:“你不要自高自大。你若能把我的意思领会透,这就算你取胜了。你可先按顺序复述,然后解释它的含义。”护法菩萨于是仿照外道的声调,叙述他的文章内容,文字和道理都不错,语气韵味也无差别。这时外道听完,想要自己咬断舌头。护法菩萨说:“咬断舌头不是谢罪,改变观点才是真正的后悔。”就为他说法,使他心领神会。国王也舍弃邪道,遵循、推崇佛法。

护法伏外道侧,有窣堵波,无忧王所建也,基虽倾陷,尚高二百余尺,是如来昔于此处六月说法。傍有经行之迹及发、爪窣堵波。

护法菩萨降伏外道的寺院旁有座佛塔,是无忧王所建造的,塔基虽然倾斜陷落,但仍有二百多尺高。如来从前曾在这里说法六个月。旁边还有如来散步的遗迹和收藏如来头发、指甲的佛塔。

自此北行百七八十里,至鞞索山格反。迦国。中印度境。

从这里向北行走一百七八十里,到达鞞索迦国。(在中印度境内。)

注释 1迦奢布罗城:城名,确址待考,一说在今印度古姆提河流域的苏丹浦尔。2护法菩萨:约公元六世纪人,印度古代著名的佛教哲学理论家。他继承世亲的学说,是瑜伽行宗的巨子,曾主持那烂陀寺,其弟子戒贤为玄奘之师。3慧日:佛的智慧有无量光辉,无远不照,有如日光。所谓“法轮常转,慧日增辉”。4法桥:比喻佛法。指佛法能使人渡生死大河,如桥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