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谓城及波利城1

二、提谓城及波利城 1

大城西北五十余里,至提谓城。城北四十余里有波利城。城中各有一窣堵波,高余三丈。昔者如来初证佛果,起菩提树2,方诣鹿园3。时二长者遇被威光,随其行路之资,遂献蜜,世尊为说人天之福,最初得闻五戒十善也4。既闻法诲,请所供养,如来遂授其发、爪焉。二长者将还本国,请礼敬之仪式。如来以僧伽胝旧曰僧祇梨,讹也。方叠布下5,次郁多罗僧6,次僧却崎7,旧曰僧祇支,讹也。又覆钵竖锡杖,如是次第为窣堵波。二人承命,各还其城,拟仪圣旨,式修崇建,斯则释迦法中最初窣堵波也。

出都城西北五十多里,到达提谓城。在都城以北四十多里处,有波利城。两城之中各有一座佛塔,高三丈多。从前,如来刚刚得道成佛,从菩提树起身,前往鹿园。其时两位长者感受到神威的灵光,就追随他于旅途中,献上炒面、蜂蜜。如来为二人讲说天人的福祉,二人因而最先听到五戒十善的教导。二人听到佛法教诲后,请求赐予可以供养的物品,如来于是将自己的头发、指甲授予他们。二位长者即将返回本国时,请教礼敬的仪式,如来便将外面穿的僧衣僧伽胝(旧称僧祇梨,是错误的。)叠成四方,铺在地上,随后脱下郁多罗僧,又脱下僧却崎,(旧称僧祇支,是错误的。)照样铺在地上,再倒覆食钵,竖立锡杖,按照这个顺序,构成佛塔。二人秉承如来的教诲,各自返回自己居住的城中,根据如来旨意,修造起佛塔,这就是佛法中最初的塔。

城西七十余里有窣堵波,高余二丈,昔迦叶波佛时之所建也8

从大城西南入雪山阿,至锐秣陁国。

都城西七十多里,也有一座佛塔,高二丈多,是从前迦叶波佛时所建造的。

从都城西南进入雪山旁边,就到达锐秣陁国。

注释 1提谓城:提谓,北印度商人。他与波利是释迦牟尼成道后最先受教的二人。提谓城是以人名为城名。波利城:波利,北印度商人,最先接受释迦牟尼教化者之一。波利城乃以人名为城名。2菩提树:树名,即贝多树。相传佛祖在此种树下得证菩提果而成佛,因以名树。菩提意译为正觉,含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义。3鹿园:即鹿野苑,传说为释迦牟尼成道后最初传道之处。详见本书卷七“鹿野伽蓝”条。4五戒十善:五戒又称五支净戒,是佛教在家信徒的五条禁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是相对于“十恶”的十种善行,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挑拨离间)、不恶口(口出恶言)、不绮语(口出杂秽含淫意之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5僧伽胝:又作僧伽梨等,是僧徒所穿三衣中的最大者。因由许多布条缝成,又称杂碎衣。僧徒入王宫、乞食、说法时必须穿僧伽胝。6郁多罗僧:又作优多罗僧等,意译为上衣,是僧徒三衣之一,在礼诵、听讲、布萨时穿此衣。7僧却崎:又作僧竭支等,意译为覆膊衣或掩腋衣。系长方形衣片,为袈裟的下挂。8迦叶波佛:又作迦叶佛等,传说为释迦佛以前的“过去七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