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弟子等遗迹

一、释迦弟子等遗迹

有三窣堵波,并无忧王所建也。过去四佛遗迹甚多。释迦如来诸圣弟子遗身窣堵波,谓舍利子、旧曰舍梨子,又曰舍利弗,讹略也。没特伽罗子、旧曰目乾连,讹也。布剌拿梅呾丽衍尼弗呾罗、唐言满慈子。旧曰弥多罗尼子,讹略也。邬波厘、阿难陁、罗怙罗、旧曰罗睺罗,又曰罗云,皆讹略也。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旧曰濡首,又曰文殊师利,或言曼殊尸利,译曰妙德,讹也。诸菩萨窣堵波等。1每岁三长及月六斋2,僧徒相竞,率其同好,赍持供具,多营奇玩,随其所宗,而致像设。阿毗达磨众供养舍利子3,习定之徒供养没特伽罗子,诵持经者供养满慈子,学毗奈耶众供养邬波厘4,诸苾刍尼供养阿难,未受具戒者供养罗怙罗,其学大乘者供养诸菩萨。是日也,诸窣堵波竞修供养,珠幡布列,宝盖骈罗,香烟若云,花散如雨,蔽亏日月,震荡溪谷。国王大臣,修善为务。

境内有三座佛塔,都是无忧王所建造的。过去四佛留下的遗迹很多,释迦如来的一些贤圣弟子,死后有尸骨在佛塔中,包括舍利子(旧称舍梨子,又称舍利弗,是错误或简略之称。)、没特伽罗子(旧称目乾连,是错误的。)、布剌拿梅呾丽衍尼弗呾罗(唐朝语言称为满慈子。旧称弥多罗尼子,是错误或简略之称。)、邬波厘、阿难陁、罗怙罗(旧称罗睺罗,又称罗云,都是错误或简略之称。)、曼殊室利(唐朝语言称为妙吉祥。旧称濡首,又称为文殊师利,有人称为曼殊尸利,翻译为妙德,是错误的。)等菩萨的佛塔。在每年的三斋月和每月的六个斋日,僧徒竞相率领志同道合者,携带供奉的器具,收罗奇珍异宝,各自根据自己的宗尚,设像供养。论藏学者供养舍利子,修习禅定者供养没特伽罗子,诵习经藏者供养满慈子,学习律藏者供养邬波厘,尼姑们供养阿难,没有受戒者供养罗怙罗,研习大乘教者供养众菩萨。在此期间,各佛塔竞相置办供品,缀有珠饰的旗幡满布,镶有宝物的伞盖相连,名香烟雾如云,鲜花撒落似雨,遮挡了太阳月亮,声音震荡山涧河谷。国王和大臣,都尽力施行善政。

注释 1“谓舍利子”句:从舍利子至罗怙罗六人皆名列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中,分别为智慧第一、神通第一、说法第一、持律第一、多闻第一、密行第一。曼殊室利,即文殊菩萨,与普贤为一对,左右侍从释迦牟尼,而司智慧。2三长:即三斋月,分别是一月、五月、九月。月六斋:指每月的六个斋日,分别是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3阿毗达磨众:学习阿毗达磨的人,即论藏学者。4毗奈耶众:律藏学者。毗奈耶之义为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