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腻色迦王伽蓝与胁尊者、世亲、如意遗迹

三、迦腻色迦王伽蓝与胁尊者、世亲、如意遗迹

大窣堵波西有故伽蓝,迦腻色迦王之所建也。重阁累榭,层台洞户,旌召高僧,式昭景福。虽则圮毁,尚曰奇工。僧徒减少,并学小乘。自建伽蓝,异人间出,诸作论师及证圣果,清风尚扇,至德无泯。

大佛塔的西南有一所旧寺院,是迦腻色迦王所建造的。寺内有多层的楼阁,层层台榭上房屋幽深,是用来征召高僧,表彰他们的功德的。虽然已有些屋宇倒塌,还可见其工艺之精巧。寺内僧徒很少,都研习小乘佛教。自从建立寺院以来,杰出人才不时出现,众多作论大师以及证得圣果的人,清纯的风尚至今尚存,高尚的德行没有消亡。

第三重阁有波栗湿缚唐言胁。尊者室,久已倾顿,尚立旌表。初,尊者之为梵志师也1,年垂八十,舍家染衣。城中少年便诮之曰:“愚夫朽老,一何浅智!夫出家者,有二业焉,一则习定,二乃诵经。而今衰耄,无所进取,滥迹清流,徒知饱食。”时胁尊者闻诸讥议,因谢时人而自誓曰:“我若不通三藏理,不断三界欲,得六神通2,具八解脱3,终不以胁而至于席!”自尔之后,唯日不足,经行宴坐,住立思惟,昼则研习理教,夜乃静虑凝神,绵历三岁,学通三藏,断三界欲,得三明智4,时人敬仰,因号胁尊者焉。

第三层楼阁上,有波栗湿缚(唐朝语言称为胁。)尊者的居室,已经毁坏很久了,仍有标志指示。当初尊者是婆罗门教师,年近八十,出家穿上袈裟。城中的青年人讥笑他:“愚蠢的老头,浅陋到如此地步!出家的人,有两件事,一是禅定,二是诵经。而今他已衰老,不能再进取,却要混迹在清流行列,只知道撑饱肚子而已。”当时胁尊者听到这些讥讽的议论,就杜绝和人们的交往而自己立誓说:“我如不通晓三藏道理,不断绝三界欲念,得到六神通的功夫,具备八解脱的定力,绝不让胸膛挨到席子。”从这以后,每日争分夺秒,散步静坐,无时不在思维,白天研习教义,夜晚静思凝神。经过三年时间,学问贯通三藏,断绝了三界欲念,得到了三明的智慧,当时人敬仰他,因之称他为胁尊者。

胁尊者室东有故房,世亲菩萨于此制《阿毗达磨俱舍论》,人而敬之,封以记焉。

胁尊者居室的东面有间旧房,世亲菩萨曾在那里写作出《阿毗达磨俱舍论》,人们尊敬他,封存起来并作上了标志。

注释 1梵志:婆罗门的汉译。又作梵士,指锐志追寻宇宙最高真理的人。2六神通:六种不可思议的超人的能力,即天眼通(能看千里以外之物)、天耳通(能听千里以外之声)、神足通(能疾行千里)、他心通(能知其他人的想法)、宿命通(能知自他的过去世的事)、漏尽通(能去除种种烦恼)。3八解脱:舍弃色贪等心的八种定力。又称八背舍。这八者是:一、对于外在的诸色,修不净观,远离内在的色想。二、更进一步修外色不净观。三、观外在色境的净相,而不生烦恼。四、灭除有对的色想,修空无边的行相。五、修识无边之相,而成就之。六、修无所有之相,而成就之。七、远离明胜之想。八、灭除一切心、心所之法。4三明:特别的修行者所具有的三种超人的能力。一是宿命明,能知过去世的种种因缘及已发生的事,依此可矫正常见。二是天眼明,能知未来的果报及将发生的事,依此可矫正断见。三是漏尽明,这是断尽烦恼而得的智慧,依此可矫正邪见。这三者即六神通中的宿命通、天眼通、漏尽通,是通晓过去、现在、将来的力量。

世亲室南五十余步,第二重阁,末笯曷剌他唐言如意。论师于此制《毗婆沙论》。论师以佛涅槃之后一千年中利见也1。少好学,有才辩,声问遐被,法俗归心。时室罗伐悉底国毗讫罗摩阿迭多王唐言超日。威风远洽2,臣诸印度,日以五亿金钱周给贫窭孤独。主藏臣惧国用乏匮也,乃讽谏曰:“大王威被殊俗,泽及昆虫,请增五亿金钱,以赈四方匮乏。府库既空,更税有土,重敛不已,怨声载扬,则君上有周给之恩,臣下被不恭之责。”王曰:“聚有余,给不足,非苟为身侈靡国用。”遂加五亿,惠诸贫乏。其后畋游,逐豕失踪,有寻知迹者,赏一亿金钱,如意论师一使人剃发,辄赐一亿金钱,其国史臣依即书记。王耻见高,心常怏怏,欲众辱如意论师。乃招集异学德业高深者百人,而下令曰:“欲收视听,游诸真境,异道纷杂,归心靡措,今考优劣,专精遵奉。”洎乎集论,重下令曰:“外道论师并英俊也,沙门法众宜善宗义,胜则崇敬佛法,负则诛戮僧徒。”于是如意诘诸外道,九十九人已退飞矣。下席一人,视之蔑如也,因而剧谈,论及火烟。王与外道咸喧言曰:“如意论师辞义有失!夫先烟而后及火,此事理之常也。”如意虽欲释难,无听览者。耻见众辱断其舌3,乃书诫门人世亲曰:“党援之众,无竞大义;群迷之中,无辩正论。”言毕而死。居未久,超日王失国,兴王膺运,表式英贤。世亲菩萨欲雪前耻,来白王曰:“大王以圣德君临,为含识主命。先师如意学穷玄奥,前王宿憾,众挫高名,我承导诱,欲复前怨。”其王知如意哲人也,美世亲雅操焉,乃召诸外道与如意论者。世亲重述先旨,外道谢屈而退。

世亲菩萨居室的南面五十多步,第二层楼上,末笯曷剌他(唐朝语言称为如意。)论师曾在那里写作出《毗婆沙论》。论师是在如来佛涅槃一千年后诞生的。他年轻爱好学习,有论辩之才,声名远播,僧俗人士都倾心崇拜。当时室罗伐悉底国的毗讫罗摩阿迭多王(唐朝语言称超日。)声威远布外邦,统治印度各国,每天用五亿金钱救济贫困孤独的人。主管财政的大臣担心国家用度不足,就委婉地规劝说:“大王的威风遍及外国,恩泽及于昆虫,请求增加五亿金钱,来赈济四方困乏的人。这样府库空虚,另外向有钱人征税,不断地征敛,必将怨声四起,君王有救济穷人的恩德,臣下则独受不尽职守的责骂。”国王说:“聚敛富人多余的财产,赏给财产不足的人,不是个人奢侈浪费国家收入。”于是增加五亿,赐给贫穷困乏的人。其后打猎,追赶一头野猪,野猪失踪了,有能寻到者,赏一亿金钱。而如意论师请人剃一次发,就赏赐一亿金钱。国家的史官把这些记载下来。国王以别人出手大方胜过自己为耻,心中常怏怏不快,就想当众侮辱如意论师。于是他招集一百位德业高深的各派学者,下令说:“我现在要统一众人认识,到真理中遨游,而各种学说纷纭复杂,不知归向哪一家。现在要考定优劣,然后专心信奉。”到了集中讨论时,又下令说:“外道论师都是英俊之士,佛门僧徒应该精通教义,胜了我便崇敬佛法,败了我就诛杀僧徒。”于是如意论师同外道人士论辩,九十九人都败下阵去。席上只有一人了,如意没有把他放在眼里,于是激烈争辩,提及火烟。国王和外道一起起哄说:“如意论师语言有闪失!先有烟而后有火,是平常的道理。”如意虽然要解释疑难,没有人肯听。他以当众受辱为耻,就咬断了自己的舌头,写下文字告诫门人世亲说:“在结成朋党的人当中,不要争论大义;在糊涂的人群中,不能讨论真正的学说。”写完后就死了。没过多久,超日王失去王位,继立之君奉天承运,表彰英贤。世亲菩萨想要洗刷从前的耻辱,前来禀报国王说:“大王以圣明的德行治理天下,为天下生灵主持正义。先师如意学问穷极玄妙义理,前王以往日怨恨,当众挫伤他的高名。我蒙先师教导,想要报过去的仇恨。”继位之君知道如意是一位杰出人物,称道世亲良好的操守,于是招集那些与如意论辩过的外道论师。世亲重述先师往日论旨,外道认输退出。

注释 1利见:即出世。2“时室”句:室罗伐悉底国,详见本书卷六专条。毗讫罗摩阿迭多,意译为超日,当指公元四世纪笈多王朝的皇帝旃陀罗笈多二世。3(zé):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