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定位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定位

2012年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该目录新增艺术学门类并对以前的各个专业方向进行了调整。这样的调整后使得服装表演专业的发展在艺术学门类下缺乏一个明确的专业区分。

在我国服装表演专业目前发展定位主要在两个学科领域:设计学和戏剧与影视学。设计学学科主要以服装与服饰设计为专业方向,而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则主要以表演为专业方向。随着中国模特行业的发展,这两个专业方向所培养的目标也出现了区分。如何在现有学科定位基础之上办出专业特色,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是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要探讨的问题。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服装表演专业从开办伊始,大部分从属于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而存在。随着中国服装与模特行业的发展,根据专业方向不同,服装表演专业所属学科分类也有所不同。通过对当今开设服装表演专业高校的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高校仍把服装表演专业作为服装与服饰设计的一个专业方向,而非专业。但随着“互联网+”带动表演文化产业的繁荣,模特行业已经开始涉猎越来越多的表演领域,因此在广告拍摄、宣传片拍摄、微电影中也常出现模特的身影,这对于模特的表演水平无疑是很大的挑战,这也是很多高校把服装表演专业设置在表演这一学科之下的主要原因。这类以表演专业为依托的服装表演与传统的模特表演略有不同,它是以服装表演为表演素材,融服装、表演、时尚、舞蹈及音乐等多种艺术形态为一体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因此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以及专业的发展建设上都要与传统服装表演专业有所区别。

有些观点认为将服装表演专业设置于戏剧与影视学学科之下是一种模糊概念的举措,而实际上随着互联网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服装表演专业的外延在不断拓展,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衔接与交叉也越发紧密与频繁。以移动互联网平台中最为火爆的产物“直播”为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8月3日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其中网络直播用户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在这样广阔的市场前景下,甚至催生了“直播+”的概念。直播是现场进行语言视频传播,是媒介中非常重要的两方面资源的综合性传播方式,具有很大优势。除却处于不同的平台,它的框架和课堂教学形式如出一辙,同时搭载互联网技术和运营模式更为受众提供了分享和表达的通畅渠道。以表演为专业学科内核的服装表演专业与这样的平台实现无缝对接是毫不费力的。由此可见,在这个传统媒体衰落,网络媒体迎头而上的时代,互联网的介入将成为服装表演专业定位及创新发展的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