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教学应用

四、“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教学应用

通过以上内容,提出了现阶段计算机教学的建议,下面以国际学院中日计算机专业为例,具体介绍“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教学的建设。

国际学院中日计算机专业,是我校与日本京都信息大学院大学合作办学专业。由中日双方合作培养,通过外籍教师进行强化日语教学,外方专业与专业基础课程采用合作大学教学大纲,并由日本京都信息大学院大学派教师面授。专业课的教学包括中方和外方两方面授课。旨在培养学生以硬件知识、软件设计开发理论的学习与实践为基础,结合良好的日语听说读写实际应用能力,提升实践动手能力。

(一)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

中日计算机实验室需要承担中方专业授课和日方专业授课两个方面,同时,还承担着短期留学生计算机教学任务,实验室计算机的运行环境需要随时进行维护和切换,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不便。

利用实验室的设备,建立了一个私有的云平台,通过服务器虚拟化软件将实验室的服务器虚拟化成各个不同的应用平台,根据实验教学的不同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切换。与此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登录平台,选择自己需要的虚拟环境,进行实验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使得学生更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学习。在平台的资源池中存储着各种学习资料,学生和教师可以将自己遇到好的学习资料,或者是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其他人,互相交流学习。

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使得学生不论是在校上课或者放假在家的时间里,都可以不收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二)师生互动平台的建设

针对中日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学生与教师的交流问题上更加突出。尤其是在日方教师的授课中,可能会因为语言羞于张口、时间地点的限制,在互动上就会存在一些障碍。通过师生互动平台的建设,学生可以以文字的方式,没有地点的限制与老师进行询问交流:教师可以在平台上提前布置课前额预习任务以及课后的作业,并对学生作业的完成度进行评价打分;学生可以通过师生互助平台,针对不理解的问题向老师进行询问,同时还可以对老师的讲授方式等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能很好的解决师生沟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增进师生相互的了解,使得在日后的学生生活中更加的高效和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