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5年09月10日
引言
汉语的结果表达多用结果意义的补语(即结果补语),通常在句子中以[动词+结果补语]的形式存在;而日语的结果表达主要是结果构式(日语叫「結果構文」)。一般是以[名词を+结果副词+他动词]或[名词が+结果副词+自动词]的形式存在。如例句①,②所示。
①a她染红了头发。[2]
b彼女が髪を赤く染めた。
② a夕阳染红了天空。
b夕日で空が赤く染まつていた。
汉语都用了动词和结果补语的组合,即“染红”。而日语采用的都是[名词+结果副词+他动词/自动词]的结果构式。两者都描述动作作用之后,动作涉及的对象或动作变化的主体所处的结果状态。显然,汉语的结果补语和日语的结果构式从语意认知上来说存在着共性,但是汉语的结果补语语义复杂,形式灵活,在汉日翻译实践当中经常出现两种形式不能对应的情况。如例句③,④所示。
③a她哭红了眼睛。
b*彼女は目を赤く泣いた。
○彼女は泣いて、目が赤くなつた。
④a把纸盒儿压扁了。
b *紙箱をペしやんこに押した。
○紙箱を押して、ペしやんこにした。
由此可见日语中,并非只要句法格式符合条件,结果构式就会成立。那么,日语的结果构式到底有怎样的限制条件呢?本文试图通过对例句的考察,解析日语结果构式的个性特征及其内在原因等,同时对汉语[动词+结果补语]的日语译文形式展开调查,对汉日语结果表达的教学对策进行探讨,为日语学习者在结果表达的翻译实践中提供些许参考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