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方式改革的探讨

四、阅卷方式改革的探讨

《高等数学》课程传统阅卷方式是手工阅卷,试卷翻阅,计分及修改过程繁琐,合分过程容易出错,多人批阅同一道题目,复核成绩时无法做到背对背,给分会受他人的影响,个别题目分值偏差较大,成绩统计和分析过程较为复杂,重复工作较多。

网上阅卷的优点为:

1)省去试卷翻阅和记分过程,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可以对每份试卷按分数段、题目、班级、学院(年级,文理科)等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便于对试题和考试的答题情况进行质量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供数据支持;

3)能够实现网上远程阅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开展阅卷工作,省去很多路上的时间和经济开销,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实现背对背的复核,引人有效的误差评判机制,最大限度实现阅卷的公平、公正、合理,当评分人的分数分歧较大时,能够提醒评阅人进一步检查试卷批阅的准确度;

5)实现对全部试卷的电子存档、分类和归类,便于今后查阅,理论上来讲可实现试卷的永久保存;

6)实现对每个题目评阅进度进行实时有效地监控,能够使评阅人和负责人及时了解评卷整体的进行情况及所出现的问题。

针对我校的教学特点和阅卷需求,在保证原有考核方式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组织教师进行网上阅卷系统的开发。网上阅卷基本流程为:首先要将试卷页和答题纸分开,通过高拍仪自动拍摄和手工翻卷结合完成试卷的图像采集;并由教师完成学号的确认工作;将整张试卷图片分割成一张张图片,服务器根据阅卷方案随机将每个考生的答题图片,分发给评阅相应题目的阅卷教师的电脑上,每名阅卷教师根据题目的评分标准进行评阅给分,对于主客观题目按不同输入方式完成阅卷工作(见图1和图2)。若评阅分数在规定误差范围内,则分数提交成功;否则对此试卷做标记,返回阅卷人重新进行评阅。待全部题目批阅完成后,系统自动给出学生试卷每道题的得分及总成绩(见图3)。

图1 客观题请阅

图2 主观题请阅

在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等数学》(五)(一)期中考试的阅卷工作中采用了网上阅卷。考试班级为22个,试卷份数600左右,4位任课教师参加阅卷工作。教师可以利用空闲时间,通过公共网络访问校园网,使用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在办公室、班车上、地铁上或家里随时随地进行阅卷工作,把枯燥无味的阅卷工作,变得生动有趣。原本2周左右完成的阅卷工作,一周就完成了,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阅卷的准确度,并将期中考试成绩及时反馈给学生,解决了成绩反馈滞后的问题,网上阅卷在考试方式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图3 学生成绩单

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网上阅卷系统能够存储每位教师的每次操作,提供大量试卷相关数据信息。系统能够自动完成每份试卷的合分(如图3);各个题目的分数分布统计;并根据实际需要,按学院、按教师、按课程号、按班级进行各项数据统计,计算每个分数段的人数、平均分等等。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更科学地了解试卷质量和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而反馈教学研讨方向和命题标准,更好地促进教学改革,同时能够清楚地了解不同专业学生对于《高等数学》课程的掌握情况及学生之间的差异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分层次教学提供数据依据。

鉴于网上阅卷方式的诸多优点,我们又将此种阅卷方式应用在《高等数学(一)》和《高等数学(二)》等课程其他考试阅卷的过程中,尤其在2014-2015学年的第二学期,在全校影响最大的《高等数学》(一)(二)阅卷中采用了网上阅卷,共计23人参与同一科目的网上阅卷,顺利完成了任务,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和认可。

现有网上阅卷方式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如试卷批阅标识不清,进行后期复核成绩或学院检查试卷时,对于主观题目不能清晰、直观地找到评分标准和依据;图像采集需要较多的人员参与,花费时间较多;学号确认工作只能靠教师来完成,工作量较大(如图4)。若能引入网络考试,学生直接在网络上进行答题,答题完成后,试卷直接上传到网络服务器,这样就会省去图像采集和学号确认环节,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网络考试通常采用客观题目来考核,缺少对于学生主观题目的考核,因此如何将两者更好地结合,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图4 学号确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