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层次课程内容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一、构建多层次课程内容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体系是大学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卓越计划”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付诸实践的桥梁[1]。根据实验班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将《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内容进行了重组和更新,构建了多层次课程内容体系并实行模块化分层次教学。

(一)构建多层次课程内容体系

多层次课程内容体系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认知发展和能力形成的规律,循序渐进分层次组织教学。

针对《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内容将其整合为4个知识模块: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部分、化学分析部分、物质结构基础部分、元素化学部分。

表1 《无机及分析化学》模块划分表

续表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实行模块化分层教学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根据“学生学习认知过程”设计教学顺序[2]:(1)由抽象到具体,先理论模块、物质结构基础模块后元素模块;(2)由理论到应用,化学分析模块中先四大平衡理论后在滴定分析中应用;(3)由简单到复杂,物质结构模块中按原子→分子→离子顺序。二是各知识模块分级教学:Ⅰ级为基本知识,是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的部分;Ⅱ级为拓展知识;Ⅲ级为探索研究。学生在完成Ⅰ级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选择Ⅱ级和Ⅲ级教学内容。

(二)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内容,一方面是指根据学科发展,减少一些较为陈旧的内容,将本学科领域最新成果与应用引入课程教学;另一方面是指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和重组。

《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课首先将其内容重组为4个知识模块。重组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遵循学生认识规律。(2)删减和压缩部分内容。将与中学物理课程和化学课程重复的内容以及与后续课程重复的内容删减,比如,热力学将在物理化学中深入学习,而无机与分析化学理论课只讲授结论,将复杂的热力学公式推倒过程删去,便于学生快速的掌握关键内容。(3)整合部分内容。比如溶液中四大平衡理论与四大滴定分析是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紧密相连的知识体系,整合为一个模块。(4)补充部分内容。注意将现代理论渗透到经典理论中,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比如超分子概念,原子团簇等概念的引入;其次,增加科学前沿、科研课题、社会服务等相关选题,供学生选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