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学结合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论工学结合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1]

廉 颖

摘要: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对于大学生三观的培养和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高校思政课的讲授既是必要之举,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代大学生对思政课的不重视甚至是漠视、厌学都给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难题,产生原因有社会原因、体制原因,也有教育教学方法问题,对此我们在500名学生中开展了调查问卷,发现不同教学方法会产生不同教学效果。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探索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探索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搭建起学习和工作的桥梁,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等学校

教育部[2006]4号文正式提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该文件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了制度和政策的保障,对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2013年,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势头之下,《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由教育部颁布下发,该意见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改革试点的配套政策和相关措施。地方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一并都被列入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大框架之下,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调整结构的重大战略突破口。

实际上,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不仅适用于高等职业院校,而且也同样适用于本科院校,尤其是对于应用型本科,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那么究竟什么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呢?在工学结合背景下,对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也产生着巨大挑战,面临着如何更好地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如何使学生将所学与将来的工作岗位有机结合起来并学以致用等一系列问题,这也就对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这门课更加吸引学生并使其深刻体会到这门课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这其中离不开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