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思考与对策
2025年09月10日
二、思考与对策
1.创新考核方式,注重“学习过程”评价
根据专业课程的具体情况,考试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例如期末采取展示汇报、提交设计作品,撰写学术论文,课程答辩等形式进行考核,学习过程中采用测试、作业、课堂汇报等形式进行学习情况跟踪与测验,根据测验的情况,教师可以对教学过程与方法做出动态的调整,强调学生的中心与主体作用,最终目的均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传统的考试成绩大多为平时成绩占比小,期末成绩占比大,造成了学生考试压力过大的现状。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甚至是令平时成绩占比大于期末成绩,就可以从日常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对平时成绩的分析,教师也更便于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增强过程管理。由此,会使得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真正达到本科专业课教学的目的与效果。
2.创新考核内容,侧重“解决问题”能力
传统的考试形式,使得学生长期形成一种“应付”的心理,而忽略的学习的真正目的,更有利于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专业课程的考核内容,应该针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即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能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考核的时候,应该重在针对学生对于专业知识体系的认知、理解、掌控与运用能力的考察,而不能简单建立在单纯地对于某些重点知识点进行考查的形式上。在题目的设置过程中,应多设计能够考查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综合型的题目,针对推理、分析与运用能力的考查题目成为考试的主体,显而易见,单纯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在这样的考试中是起不到预想的作用的,学生必须通过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够建立在自己分析与推导的基础上,针对实际问题给出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